杨烈和杨大郎卯时(5点)便出海了,暖宝染了风寒的事情还不知道。
海域分大海和小海,其中的差别大着呢。
大海顾名思义,浪大水深,往深海里去容易出海难,沿海夏季多台风,风平浪静时方可出船捕捞,也有海浪冲上沙滩的小鱼小虾或者贝类,通常都是让大一点的孩子去捡,俗称赶海。
出海最好趁早,因为要早上岸去集市卖,不然东西就卖不掉,集市巳时(9点)就开始热闹了。
渔船出海要多往返几次才行,否则东西不够分,最后一趟都要午时了,东西一上岸便一批一批装上推车运往集市。
普通人家可造不起一条渔船,一条渔船要一百两起,一户人家一年能富余五两银子下来那是相当的不错了,都是几户人家一起造一条船,一条村子才几条船,更何况划船拉网都需要不少人手,往深水处去,网一撒下去拉上来便能满载而归。
当然也有小船出海,只是不敢往深海里去,拉网时摇晃厉害,遇上风暴容易翻船,大船相对安全一些。
划船,打渔拉网,卸货哪一件不是体力活,渔网湿了水,里面又装着活蹦乱跳的海物,需要十来人一起抬上岸。
正午太阳又毒辣容易中暑,要早点收网上岸,下午还得接着清网补网,可不得闲,即使闲着也要砍麻织新网。
渔民看似收获很多,每家都拿海产品去集市上卖,但供大于求,货多价贱。
沿海地区能种粮食的地少,每年秋收的赋税便要去了三成之多,若是碰上灾害,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半年的,人口多的人家就更难了,碰上粮价贵的时候购买力下降,海产品价格更贱了。
总之一句话,靠打渔为生的几个村子很穷,凑不出钱买渔船的人家则是越过越穷。
越往内陆海产品越是稀罕物,价格奇贵,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偶尔才能买到好货,干货倒是便宜,但是跟新鲜的没法比。
这些钱都是往来经过港口的商船赚的,运输成本确实高居不下,途中耗损更是严重,好在进货成本低,又是顺路停歇补给,采购一两的货物,运回内陆能卖百两,简直暴利。
小海的作业方式又不一样。
小海退潮后类似于水田,可下地赶海劳作,在小海可圈地养殖,比如蚝。
蚝极易生长,但是要依附在坚硬的东西上,比如石块,还可以把大大的蚝壳敲出个小孔,拉开点距离串连起来,拉直两头的绳子固定在插进海泥里的木棍上,随着潮汐涨退,如此半年就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