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篇 十万字纪念特别篇(上)(1 / 2)崇祯五百年首页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五,朱由检等人逃出京城的第二天。

王承恩策马,拉着马车,隐随车后,沿大路疾驰。

天公不造美,居然倾雨盆下,漫漫雷闪电鸣。

眼前银雨如柱打落,布下无垠的布幕,看不清前路。

地面处处泥泞,王承恩只得减慢速度,稳定车身。

“老爷,这样子没法走啊。”

奏不想浪费时间,翻开书本:“继续走。”

“可是……”

“我会给你指示,避开分歧路及水滩洼坑,尽管往前走就对。”

王承恩便照奏的话,在道上策马,时左时右,避开险要前进。

走不了多久,前面有一堆衣衫褴褛的人聚在一起成行,为数近百,充塞官道。

靠近观看,他们身上满是泥泞,脸有饥色,步履艰难。

“老爷,我且去前头,令其让路。”

“不用,就这样跟着。”奏翻开书本,迅速知道此群人的来历背景:“这批是北方各处大地的饥民,为逃避天灾人祸而他迁,毋庸为难。”

就算再赶,亦不能得罪平民。

雨中马车辗过擦身,扬起一堆泥水,莫不惹人咒怨。

“正是。”朱由检同意,他亦不想多生事端:“等雨过后再说。”

“夫君英明。”

朱由检不受此马屁,但心情终归愉快。

“夫人,反正大家同一道上,如果对方有任何需要,不妨多加照应。”

此时前面队伍中有人好奇走来打呼,自称姓许,言前方全是同一条村的人。

听其谈吐颇有教养,估计为读书人。

问及车上诸人时,朱慈照照之前议定的身份说明。

由于朱慈照还是十一岁的孩子,对方不疑有诈,信以为真,亦说及他们走难的原因。

“晚生所居村庄,长年滴水不下,农田彻底干裂,更有飞蝗遮天蔽日,无法住下去。加之闻京城再现疙瘩,决定远走他方,再觅良地。适逢众多乡里支持,遂一起上道。”

“为何不往南方?”

“吾老家在辽东,还是回去北方比较踏实。”

“原来如此。”

“木公子虽刚脱稚龄,惟礼数合宜,言谈合规,真有家教。”

对于廿多岁的许生而言,朱慈照在眼中只是一位十岁出头的小子。

然而朱慈照本来出身就与众不同,加上经历变故,人情见识亦添加不少,所以看上去多少成熟点儿。

朱慈照见雨势越来越大,车帘外滂沱不息的银柱,几乎将天下都遮盖起来。

看看外面遍体湿透的人群,同理心下多少感到难过。

“雨势益大,不知何时能止,不如尔等先避避,以免感染伤寒。”

“此处驿道前后俱无遮风挡雨之所,惟有走快一点,看看有否村落,可稍为歇脚。”

“呃,许生,请稍待一会。”

朱慈照匆匆放下车帘,走到奏面前。

不需要读心术,大家都知道朱慈照欲问何事。

“姨娘,可否指引一二,以免他们受寒雨之累?”

不曾因为自己居于安乐,而忘记他人痛苦。

奏对朱慈照品格感到一丝高兴,爽快打开权具,呈现附近地图:“真是遗憾,此道上坡,除山腰有一间小小的旧寺外,别无遮掩物。”

“然则其辈有否抱恙?”

奏逃一检查全员身体状况,瞬间脸有难色。

这变化过于明显,车厢内所有人同时紧张起来。

朱慈照看在眼内,紧张问:“是否有人已患伤寒?”

奏却摇头,朗声道:“承恩,全速改道,有多远逃多远。”

王承恩错愕,扭头望望奏,又望望朱由检。

这番命令与刚才彻底不同,教他好生疑惑。

朱由检问:“奏,能否说明一下?”

“夫君,前方人群中,有带瘟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