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万众瞩目的小宝贝,光有一个学名(大名)怎么够呢?赵生夫妻还有赵二的娘就因为起小名的事起了冲突。赵二的娘说这小孩说十月十八生的,“命里有八,八字硬。”所以一定要起个带“铁”、“刚”、“坚”等字的小名,才能硬朗如愿的长大。赵生夫妻觉得太俗了。他们辛辛苦苦盼来的麟儿怎么能用这么土里土气的名字呢?于是他们想破了脑袋,最终觉得金和宝两个字最能符合这心头肉的尊贵性别和身份。
所以赵生夫妻和赵二娘商量了很久,终于决定,小孩的小名就叫金宝。出生在赵二的这个大家族里,金宝是很幸福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团结村乃至全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地区的人们,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有了电灯,再也不用在山上四处寻找“油亮子”(松树的油聚集起来形成的节)了,有钱买新衣服了,再也不用“缝缝补补又三年”了,有了板车和小摩托,去远的地方终于不用骑自行车骑得两腿酸痛了……
就在今年前半年,赵二还攒钱买了拖拉机。巨大的机车“蹦哒蹦哒”的在门口窄窄的泥巴路上一顿一顿地前进,“昂——昂——”的声音隔几里路也能听的清清楚楚。拖拉机的后车厢是个长方形,杜鹃说,等打了烟,就能装着烟叶自己去卖了。
赵二还买了打麦机。因为村里都种的大片的小麦地,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成堆的麦子就像一座座大山,在田里的石堆上,在家里的屋檐下,没有脱麦机的乡邻们只能在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膜,用竹子做成的拍子不停地捶打着晒得枯枯的麦秆,然后装回家一遍又一遍的用筛子筛,用风车把麦皮吹走,才能见到干干净净的小麦粒儿。
这样,赵二在四月天气逐渐炎热的季节也能赚上一笔钱。赵二说,他和杜鹃得攒些津津上学的钱,津津以后要是和赵久一样考上了大学,就不用为钱担忧了。
大概是听他爹说过太多遍了:“为了我们久儿上大学,我和她娘到处借钱,就差求爷爷告奶奶了。这孩子爱读书,以后说不想待在山里面,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必须全力支持他。”
还有他爹昂起脖子,眼睛斜斜的落在听他说话的人的身上,一脸不削,“拿着存款单都取不到钱!你说那个社会真是逼死人。”
赵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不管自己多累,不管自己多穷。
或许,这是他为当年那个五毛钱折断的读书梦的另一种哀默,也或许,他渐渐从他二姐赵青因为无知不敢坐车回家中有所思考。大人们未完成且不能完成的梦想总会被施加在下一辈的孩子们身上,赵二更执着如此。
但是赵二太忙了。以至于津津都七岁了,也从来没有替她检查过作业,梳过头发,送她去过学校……
每每想到这些,赵二都会庆幸自己取到了杜鹃这个善解人意,贤惠能干的好媳妇。自己一直专心赚钱,偶尔弄弄烟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杜鹃一个人在打理。以至于家里养了多少只公鸡,多少只母鸡,每次喂多少粮食,大猫生了几个小猫,在哪落窝等这类杂事,赵二一律都不用过问,杜鹃都会安排的合适妥当。
最近,杜鹃本着赵二的信任和疼爱,成了赵二的打麦小帮手。赵二开着拖拉机带着机器和杜鹃,穿梭在村里需要打麦子的人家。打麦子也是辛苦活,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然后开着拖拉机去约好的主人家。赵二负责抱着麦子往打麦机口喂,杜鹃就负责把麦子接在塑料纸上。有时候他们一站就是一天,人手不够时,还要帮主人家装麦子,挪地方。晚上天黑还没打完的,也是自己带的“停电宝”,高高的挂在厂子里的杆子上,直到打完,然后又把停电宝前面的灯头拧下来,用橡皮绳套在头上,借着微弱的光回家……
看着赵二的拖拉机经营的风生水起的,沉迷于儿子的赵生夫妻也羡慕的生起各种赚钱的念头。
“去挖矿挖煤吧,倒是有认识的熟人,但是那离家远,又太累了。不行。”
“去帮人家盖房子做点粗活吧,那钱太散了,也不多,不是长久之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