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还有赵二的爹最最疼爱的小儿子,拼命供他读书,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了。过年的时候不回家是常态,半年一次的电话内容也大都是生活窘迫,不能帮到家里什么的。而且,最近来的电话里,他说等研究生毕了业还要继续往下读,这样将来才能有出路。刻苦钻研的他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对家里可以说是毫不关心,对爹娘的事也是不闻不问,还没成家的他,好像完全脱离了出去了,仿佛是个把父母家人都忘了的“浪子”,在外漂泊,却没有心系故乡。赵二的爹去跟着小儿子一起过吗?还没过上安稳日子的赵久住在城市里,他去能适应他们的生活吗?赵久会喜欢这个土里土气的爹吗?又或者,去了会不会给他增加压力。
赵二的爹思索了好久,他好像都不能。
但是,形式所逼的他必须要找一个能接纳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以后铺路。
他终究选了赵二。
谁让这剩下的三个儿子里,赵二离得最近,又是最亲呢?
是的。对比起赵学,赵二是亲生的。这也是多久以后才逐渐被后来人发现的事实。这样看来,仿佛之前毒打和教训都有了根源性的原因。原来,赵学本来不是赵二的爹亲生的。
故事总是在历经了很多不被理解的事之后才揭开面纱,才被人想起来说出来。甚至在这里,赵二的娘一直受到赵二爹的轻视和嫌弃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了。
原来,在很多年以前赵二的娘就嫁人了。她的丈夫是个军人,结婚以后就去了很远的地方。然后,紧接着赵二的娘怀孕了。在军队里得知妻子怀孕的丈夫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纸休书送到赵二娘的家里。休书上说赵二的娘在家与其他男的勾结,怀了孩子,还说她不干净,一系列的指责她。赵二的娘成了方圆好几十里的“丑姑娘”。(在以前,农村人觉得离婚是不光彩的事。)而事实上,几乎也没有人考证,但有很多人说是她丈夫在外头有了其他城市上的女人,所以就不要她了。她只好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和一些行李,回到团结村。
而此时,赵二的爹也到了比较大的年纪,该成家立业了。
后来,在村里人的撮合下,赵二的娘和赵二的爹就成了。
所以,赵学也就是后来带到赵家的大儿子。
这么说来,赵二的爹打他骂他最凶也最不留情都是有些原因的。
赵二的爹是铁了心要跟着赵二和杜鹃了,谁也阻挡不了,说什么也摆脱不掉。就算还有一个“福利院”(没有子女或者没有生活能力的人集中住的地方。)可以去,但是赵二左思右想,毕竟是自己的亲爹,小时候又没把自己打死,纵然分家的时候穷困潦倒,纵然他之前无时不刻的整自己,他都是自己的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