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只小赖狗在进入路家之前,也可以算得上是路家的一份子,只不过是散养。
食物大多靠路文石一家人来喂,晚上睡觉大多也是在文石匠裱的遮雨顶下。
有的时候呢路文石还会在铺子前放一个浅筐,或者是一块棉垫,并且与小赖狗作伴的,差不多都是路家人。
另外接触多一点的,就是对门的红婶一家,路文志是不怎么喜欢狗的,但是他的儿子,比仁超大五岁的叫路建设,还有个小女儿比媛婕大一岁,叫路建萍。
应该说这一家人的名字,都是言简意赅,孙卫红是乡下人,包含些爱国拥军的意思,路文志呢是个大老粗将军,非常的羡慕有学问的人,建设和建萍,几乎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通用,也可以说是一家子霸气的淳朴人。
不管怎么说吧那只小赖狗的生活,虽然是流浪岁月但并不是特别的艰苦,甚至可以说比较悠闲逍遥,因为当时的流浪狗并不多,一种羡慕不来的自由吧,遇到困难或者险境,自会有人帮忙来化解。
作为被驯化的物种,尤其是比较忠义的狗来说,可以没有伴侣,也可以没有后代,但却一定要选择一个主人从一而终,更不用说是中华田园犬了,八十年代的狗还没有成精,并且当时也没有这样的雅称,甚至各地有各地的叫法。
传统称呼为土狗,有的地方叫柴狗,有的地方叫黄狗,或者草狗,与他们相对的高贵品种就是狼狗,土狗的嘴巴圆些,一般是半耷拉着耳朵,尾巴挺不起来,身形也不如狼狗品种彪悍。
除了外表,当时人们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狗的性格,现在被称作田园狗,当然是出自农村了,当时农村的这种狗挺多,当时农村一个显著的特点,只要一条狗叫了,全村的狗几乎都跟着嚷嚷,对一些胆小的城市人进农村,还真能制造出些许的恐慌。
而且这种狗见着陌生人就爱叫,见你一弯腰它就会跑,跑到主人身边它还会冲着你叫,并且当时人们的是非观念,没有人会在意人与狗之间该如何相处。
一个裁缝铺前要是怕这条狗,是会影响生意的,所以要是没有人挑逗,小赖狗都会躲得远远的,好像天生的就挺懂事,应该是条件造成吧,得不到主人的小狗,自然要知趣一些,也可能是因为对主人的思念吧,妨碍了小狗的发育,它的个头一直不是很大,大概想保持自己最初给小主人的印象,养狗吗,当然是越小越容易被人接受。
不用问,小赖狗心目中所选的主人,就是路远方,是因为担心挂念促成,可是因为有洁癖的路文石,它进不了路家的门,但是久而久之,几乎摸清了小主人的规律,什么时候小远方一出门,就总能看见小赖狗在胡同口等待,就是八五年九月的一个夜晚。
应该那天也是九号,仁超已经十五岁了,可以独立看家,媛婕也已经十一,但是小女孩比较宅,路文石呢又总是喜欢去炫耀,很自然的就是带着小远方,在吃过晚饭后去遛弯,捉知了猴,其实也捉不了几个,因为他有洁癖,而小远方,只有五岁。
一出门小远方就喊:“狗狗,狗狗呢。”
并不见有小赖狗出现。
小远方有些不高兴:“爸爸,狗狗呢。”
“应该是到什么地方玩去了吧,我们先遛弯吧。”
“我不,我要狗狗。”
路文石笑了笑:“听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不定狗狗,就在路边上等着咱们呢。”
父子俩是天生的步调不齐,再小再大的事,他们的想法出发点总是不一致,但是五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听大人的话,并且抱有侥幸,说不定狗狗,真的就在清风道边。
但是到了清风道上,小远方非常的失望,并没有看到那只狗狗,并且好像拉起了父子两人的代沟,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乐趣。
路文石总是忙着和大人们打招呼,炫耀,也天南海北的随意聊天,更多的说的就是物价和抢购,稀罕的话题就是一种绿色金条,听说有的地方开得好的君子兰克比黄金贵,据说马二筒家也发了财,他爹马国民养的君子兰虽然是低价出售,但好像是卖出了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