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历史科普读物(1 / 2)娱乐圈里的皇帝首页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阳春三月,是燕园最美丽的季节。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校园里,处处都荡漾着春天的气息,处处都在讲述春天的故事。

朱由检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独自漫步在幽深的林荫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只觉得心旷神怡,熬夜赶稿带来的疲倦全都一扫而光。

朱由检下了不少苦功夫,写秃了五支毛笔,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书稿和插画,并如约交给了田培初。

过了好半晌,田培初终于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朱由检:“德约,你辛苦了!老吴真的很严格。”

田培初误以为,朱由检始终坚持用毛笔写字,是吴次仁的安排。倘若不下一番苦功,又怎能练出一手好字。吴次仁的教育是成功的。

怎么突然提起师父了?朱由检听得一头雾水,只能尴尬地笑笑。

田培初突然转换话题,向朱由检伸出了橄榄枝:“有没有兴趣读我的研究生?其实京城大学挺好的。”

朱由检有些心动,但是想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就不自信了。不说别的,单一门外语,就让他很头疼。

“田先生,我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了。恐怕我考不上您的研究生。”

田培初明显愣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朱由检拒绝的理由竟然是这个。京师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连英语都说不好?偏科有点严重啊!

朱由检还不知道,母校已经背了一口大黑锅。他这个冒牌货,无意中坑死了一位未来学弟,导致该学弟没有如愿以偿地入读京大的博士。间接挽救了两个学校的声誉。

田培初只好安慰朱由检:“虽然你我之间没有师徒的缘分,但是你依然可以跟着我做历史研究工作。”

“田先生,谢谢!”朱由检点了点头,很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自己实力不行,根本怨不得旁人。

“学一门外语,对你有好处。将来出国的时候,会方便很多。”田培初将李惠宜喊进办公室,“你们两个都是年轻人,有共同语言,可以多交流。学外语可以向李惠宜请教。”

几个月不见,李惠宜的脸上凸显着婴儿肥,脸型更加饱满圆润。看来这个假期,她吃得很不错嘛!

“你那是什么眼神?”李惠宜从办公室出来以后,立刻开始发难。

朱由检很认真地向李惠宜行了再拜之礼,以示感谢:“李先生,请多多指教。外语的事情就拜托了。”

李惠宜的注意力,成功被朱由检带偏了。她瞪大了眼睛:“干嘛这么严肃呀。你这是要拜我为师吗?”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你在外语上的造诣,远高于我。当我的老师绰绰有余。”朱由检拍起彩虹屁。

李惠宜狡黠一笑:“那好,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七点之前到未名湖畔学英语。我可是很严格的哦。”

“没问题,保证准时到达。”朱由检拍了拍胸脯。冬天早已经过去了,早晨起床算不上什么大麻烦。

抓紧有限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才是最要紧的事。那天以后,早晨的未名湖畔多了两个读书人。

……

“田先生,您找我?”朱由检进屋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本新概念英语。这几天,他一有空就背书。

朱由检的努力,田培初一直看在眼里。他的语气变得很温和:“德约,过来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京城大学出版社的白主编。”

“白主编,他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朱由检。著名书法家吴次仁的关门弟子。”田培初抬高朱由检的身价。

随后,这两个人礼貌地握手。

白主编带着严肃的表情看着田培初:“田老,请允许我最后再跟您确认一次。这本《明朝末年的锦衣卫》,您确定要和朱由检合著吗?”

“为什么不呢?”田培初非常清楚白主编的言外之意,“朱由检是我的最佳助手。关于他在这本书中的贡献,我会在前言中具体交代的。”

田培初能感觉到,朱由检对于明末锦衣卫的理解,远胜于他。每当遇到学术上的难题,朱由检的独到见解,总能让田培初豁然开朗。

“好吧,如果您坚持的话。出版的事情就这么定了。”白主编对朱由检的成见已经根深蒂固了,但田培初话已至此,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大局已定,田培初懒得在这个问题上解释太多。于是,田培初将整理过的手稿,都交给了白主编。

“田老,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量加快整个工作流程的速度,争取早日把样书送到您的手里。”白主编对田培初的态度,好到离谱。

“那就辛苦你们了。”听到白主编的表态,田培初感觉非常舒服。

“不辛苦,不辛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白主编表示不敢当。

朱由检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位热心肠的白主编绝对有问题。

本该告辞的白主编,终于说出了真实目的:“田老,我们出版社接到了上面的任务。一年之内,必须推出十本高水平的历史科普读物。”

白主编不动声色地给田培初戴高帽:“田老,您是中国史学界的泰斗。区区历史科普读物,不过是小菜一碟。您就给我们露一手吧。”

“打住!”田培初赶紧把高帽摘下来,“研究历史的水平和纂写历史科普读物的能力,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我并不擅长这个。”

自家人知自家事。田培初早年尝试过推出历史科普读物,可惜书里学者气息太浓,读者并不买账。

“您可要帮帮我们啊。”白主编一边苦苦哀求,一边继续给田培初戴高帽,“普通的历史科普读物,早就泛滥成灾了,不值一提。高水平的作品,还得靠您老亲自出马。”

田培初索性把事情挑明了:“我写的书太枯燥,读者们不喜欢看。”

“这……”田培初的话有些太过直白,白主编感觉措手不及。不受欢迎的书,能不能算高水平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