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出发(1 / 2)捡漏首页

手中的白拉姆女神像是用铜制作的。神像的名称于飞还是进门的时候听多吉说的。神像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了,但是因为材质普通,价值也并不高,这也是为什么茨旦朗杰愿意交换的原因。

让于飞真正感兴趣的是神像内部传递出来的混沌之气,它比神像本身要浓厚得多。神像本身的混沌之气并不完整,底座与佛身是相对独立的,只是被人为地粘在了一起,而且外面还用铜水重新浇铸了,如果不是于飞的右手对混沌之气的感应,用肉眼还真的看不出来。

于飞向白玛借了一把藏刀,小心翼翼地刮去表层的铜膜。果然,他发现底座和佛身之间存在着非常小的缝隙。

要说藏刀的质量还真是没说的。于飞将刀尖插进缝隙少许,慢慢地撬动。

好一会,只听“当啷”一声,底座完全脱落下来。跟随底座一起掉落下来的还有一幅卷起来的唐卡。

传递浓厚混沌之气的竟然是一幅唐卡?于飞有些难以置信地打开唐卡,上面画的也是白拉姆女神像,只不过它的染料似乎有些奇怪。于飞在茨旦朗杰的雪域唐卡手工店亲手绘画过唐卡,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色彩。

对唐卡,于飞根本了解不了多少,而对这样煞费苦心地被放在神像腹中的白拉姆唐卡,尽管于飞猜测它的价值定是不菲,但是对它的来历却是一无所知。

犹豫了一会,于飞打算去网吧查查资料。

本来于飞无须急于一时,不过明天一早还要陪董子韵他们去珠峰大本营,这一去就要一个多星期,带着这样一个疑问上路,于飞感觉自己的心痒痒的,很不踏实。

网吧距离格桑的住处有两条街的距离,于飞交了押金开了电脑开始查询唐卡的资料。

“唐卡”hangga一名,乃藏文汉译,或称“唐嘎”“唐喀”等,但目前关于“唐卡”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大意是指用绘、贴、织、嵌或是绣的方法,在布上、绢上、纸上、木板或皮质上表现藏族文化内容和特色的一种美术样式。可以悬挂供奉,可以卷合收藏,可以随身携带等多种形式,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一般称为大唐卡,小者称之为“匝尕”“扎嘎里”或微型唐卡。

关于唐卡的起源,五世在大昭寺目录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观音佛的化身,617650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将此神像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那尊白拉姆女神像一直作为生物被藏在江孜城东北的白居寺中。1904年的时候英军大举进攻,洗劫了白居寺,将寺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抢走了,甚至连鎏金的大佛都要敲下一块带走。从那之后,那尊白拉姆女神像便下落不明。

解放后,曾经有人追查过神像的下落,但是不管是印度还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都没有见到过它的踪迹,有人认为它肯定是被当年的某个士兵带回去收藏起来了,或者是在战火中损毁了。

看到这里,于飞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白拉姆神像腹中藏有白拉姆唐卡,这不是和自己换来的白拉姆女神像完全一致吗?再联想到唐卡中蕴含着的浓厚的混沌之气,略显奇怪的色彩,一切就都可以解释了。自己换来的那尊白拉姆女神像很有可能就是五世大昭寺目录记录的那尊。要是真的话,它的价值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于飞兴奋得想大喊几声来宣泄一下,真没有想到,竟然在八角街上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唐卡!这幅唐卡,于飞是不会卖的,传说唐卡具有护身的功效,他打算将这幅唐卡带回老家挂在父母的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