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尚内心开始是拒绝的,隐约的觉得就算自己字写的再丑,也毕竟才五六的岁孩童。让当朝文官之首教自己习字,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最主要的是蔡京可是后世出名的奸相,名声臭的很。当着父亲的面也不好表现出不情愿,只是点头称是。
聂从文无奈的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是自己提出晋升蔡京为太子太保,封一等魏国公爵。本来只是平衡朝堂之策,不管此次出征辽国成败与否,也只给了南岸豪族银两,虚爵。此次出征归来后,朝堂之上依然能保持大致平衡。皇室亦能进退自如。蔡京作为文官之首,又是南岸世家豪族,当真是不二的晋升人选。
至于让自己儿子在蔡京门下学习,是皇上独断,理由是太子跟七殿下都不是学习的料,皇室总得找出个拿得出手的人,以师徒之实以示皇家恩宠。
至于天启帝的想法,当然来至那句“文能提笔安天下”了。
聂从文也是反对的,自己做了大越谍报的头子这么久,大越朝每个重要的官员的行事作为他都一清二楚。蔡京文才书法造诣,在大越文坛是相当的高,也有治国之才。但是为人太过贪婪。如果不是皇室当今力量强盛,很可能他就会成为一代权臣。
而天启帝并不担心。
”只是教习书法,又不是真的要当他的学生。”皇帝如是说。
“他敢教坏了尚儿,老子去砍了他的头。”太子如是说。
“一起去”,三位殿下最后做了总结。
…………..
初六,大朝会。
出征一事已定,剩下的就是后勤粮草。大致商讨出结果以后,陛下圣旨:“龙图阁大学士蔡京,编史有功,加封太子太保,一等魏国公。”
………
退朝之后,各路大人皆来向蔡京道贺,相约晚上前去蔡府拜贺。
蔡京也知道此次加官进爵,是皇族对南北两岸士族的一次平衡。不过一个国公虚衔,加五十万两白银,还是无法跟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利益相比。太子太保,大越朝有很多年没有加封这个官职了。可惜的是先帝时期撤中书省,要不然以自己此时的官位一朝宰辅是跑不掉的了。
至于教习聂国公之子聂尚书法之事,蔡京并未放在心上,只当皇帝随口说说。
…….
夜晚蔡府
前来拜贺的几位官员已安排就座,户部尚书,王彦之.礼部尚书,蔡卞。刑部尚书,郑功。再加上几位大学士,这便是南岸士族朝堂之上核心的力量了。
推杯换盏之间,几位大人也问出自己的疑惑。这次皇族的加封是不是太小气了一些,如果拿下幽云十六州,北边不是瞬间就要压倒南边了吗?
蔡京也知道他们想问的其实是,好处都让自己一个人得了,朝堂之上其他南岸士族官员怎么办,也不由的在心里称赞皇帝这一手用的好啊……
“各位大人不必多虑,其实银两,免赋,跟国公之位都是虚的,关键是在太子太保这个官职上面,即使拿下幽云十六州,以太保辅国,我江南士族大夫也不吃亏。皇族也怕一方做大。平衡才是圣上想要的东西。”
“太子太保,进可为三公。退也可在太子即位后,以太保之资历辅国。各位大人不要只看一时之得失,眼光要放长远。回去之后跟我南岸同僚解释一下。至于粮草军资分配之事,由我主责,王大人辅之。有我二人在列未位尽可放心,不会亏我南岸士族。尽可休书回家,让各家各族安心为朝廷筹备粮草军资之物,切不可耽搁。出征乃我国之大事,关乎百年国运。在这里蔡京代大越黎明百姓感谢各位了….”
众人纷称不敢当,不敢当。
此时管家来报,聂国公携小国公来府上拜师。
蔡京没想到聂从文会真的带聂尚来拜师,以为只是皇帝随口之言,当时并未在意。此时倒是弄的自己措手不及。转眼想到,今日南岸士族核心之人皆在这里,如果就这么收了聂家的子孙当徒弟,何况聂从文还是大越朝谍报头子,文官躲都躲不及。要是真收了这徒弟以后自己这文官之首的位置估计是坐不稳。
想到这里,蔡京便已有定策。便招呼众人去前厅迎接。
“聂国公到此,有失远迎。见谅见谅。”各位大人皆拱手行礼。
聂从文向来很少跟文官打交道,有限的几次也是审问和抓捕。看到蔡府聚集这么多位大人也知此事南岸士族肯定是有事商量。便称打扰,直说了来意。
“聂国公,并非我有意推辞。只因实在公务繁忙,并无时间教导小国公,有恐耽误了小国公的学业,那就是大罪过了。至于书法之道,也无需让小国公行拜师之大礼,蔡京自当倾囊以授。”
见蔡京有心推辞,聂从文也不勉强,本来拜师就是皇上一厢情愿的想法,便要带着聂尚行礼告辞。聂尚心中也不极不情愿拜这个后事被称为奸相的人为师。此时自是心中高兴。
只见蔡京又拱手一礼说道:“如国公要给小公爷找老师,我倒有一建议,望国公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