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传经授艺(1 / 2)大宋补锅匠首页

铁佛寒回到浚仪桥街的王记补锅铺,已是黎明时分。

赶早市的小生意人早已在手推车上拉开了摊子,买煎饼豆腐脑的、包子馒头的、混沌汤圆的等等。

尤其是果子类的小吃,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在靠近浚仪桥街的榆林巷口,还有牛肚、血冻、炸猪肝和炸鹅肉等小吃。

宋代汴梁京都的小吃是很有名气的,就连在皇宫里面,也会让人从早市上买早饭吃,很多皇帝都喜欢吃街头的小吃。

据说大宋官家赏赐给宠臣的都是京都街头的小吃,比如“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

于是,大家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文书可能这么写道:“特赐某某平章事牛肉包二十屉、某某枢密使豆沙包三十屉、某某礼部侍郎猪肉包五十屉……”

蔡鞗其一是受铁佛寒的邀请,其二也是冲着浚仪桥街的小吃,跟着铁佛寒来到了此地的小吃一条街。

两人叫了六屉灌肠包,两碗油腻腻的鲜美骨头汤,埋头便吃了起来。

汴梁京都的灌汤包非常有名,具有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特点,而且具有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的优美外形。

对灌汤包子的讲究不仅仅是怎么做,还有怎么吃。

有句顺口溜:“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一扫光,满口香”包子提起来要像个灯笼,不掉底不跑汤。

这种讲究就构成了大宋的饮食文化,虽然有人说宋朝并不好,又穷又弱,到处被动挨打,一点荣耀的感觉都没有。

但是呢,曾经有个国外的历史学家说,在研究过华夏所有的朝代之后,他最想要的就是生活在宋朝。

这句话让很多人都惊讶了,咱们心里面瞧不上的朝代,倒成了别人的心向往之?

这很大因素就是因为宋朝的商业和饮食业发展是卓有成效的!

吃完六屉灌汤包,喝下骨头汤,顿觉周身通泰惬意,倦意一扫而光。

抹了抹嘴巴,蔡鞗付了银子,两人便朝王记补锅铺走去。

那位揭了皇榜被挨五十大板的郎中施恕生还眼巴巴的呆在王记补锅铺的内屋里。

施恕生之所以等着铁佛寒,倒不是为了一十八根陨铁毫针,而是铁佛寒那一手失传的飞针走气的绝妙针法,他无论如何都要向铁佛寒讨学过来。

王槐礼老头昨天接了几件活,这会儿已扯起摊子在补锅了。

还未走进补锅铺,蔡鞗便好奇的四下打量着,问道:

“铁大哥,这就是大哥在京都的落脚之地,真个就要在这里干补锅的手艺活?”

铁佛寒一边走,一边答道:

“佛寒不才,只能靠这门手艺混口饭吃,别的也干不了什么。”

蔡鞗一脸懵逼,质疑道:

“铁大哥一身武功和医术皆属上乘,而且还独具一双识宝的慧眼,别说混一口饭吃,就算是登堂入室、辉煌腾达那也是轻而易举,指日可待!”

“那不是佛寒想要的,做做手艺活,挣几两碎银,佛寒心里踏实!”

“别的不论,就是铁大哥现在手里的象牙凉席,随便一出手,那也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大哥何苦在这补锅铺子里消磨了自己的光阴和才华呢?”

“蔡大人太高看我铁佛寒了,佛寒想要得到的这张象牙凉席,并不是为了银子,而是佛寒另有它用。”

说到此,蔡鞗也不便多问了,只是连连摇头叹息,就像眼睁睁的看见一件无价之宝掉进了大河而无从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