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之后,这场会议终于结束,众将各领军令散去。
袁烈听了整场,一言不发,心里却是颇多感悟,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无论大会小会,袁青禄都会让小儿子跟着旁听,虽然不曾问他一个问题,但他相信,以袁烈的天资,必然是获益良多的。
袁烈在军中既无显著战功,又没有威信可言,现在就让他领兵明显不能服众。还是得等一个机会才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斥候不断通报会凌城方向敌军集结的情况。沉重的压力笼罩着兴门关,黑云压城的压抑感简直令所有人喘不过气。在这种时候,不管是否是身经百战的士兵或者武官都只能故作镇定。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战争,而是战争前夕。
这一天,晨光熹微之时,已经闭关待战十几天的兴门关突然城门大开,一队一队的披甲士兵鱼贯而出。队伍的最前方,数名将军骑乘骏马、带队奔向东北方向。
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突袭。就在两天以前,从关内方向来了上万名杨国新练的重装骑兵,几乎同时,原本驻扎在西疆的袁青禄部下的玉荣军也已经到位。实力大增的兴门关守军不甘困守孤城,纷纷请令出战。
面对众将战意高昂,背负了许久的如山压力的袁青禄也激动了一把。生性谨慎的袁大帅开了半天的作战会议,仔仔细细的拟定了出兵时机、行军路线、攻击目标、撤退的退路以及多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案。
在众将都快要不耐烦的时候,袁大帅终于下令:明日卯时,两万铁骑主动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两万骑兵分为了三队,一队六千人,由魏骁统领,作为先锋,出左路,进攻敌军位于会凌城西的一座步兵军营;一队九千人,由陈绍忠任主将,出右路,预定在左路军速战结束撤退之时,拦截突袭敌军增援部队;剩下一队五千人,由袁青禄亲自统帅,逐步跟进,作为后援。
三路铁骑乘着黎明的光芒一路向北,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袁烈跟在袁青禄的身后,身披一副黑色板甲,骑乘着配合不久的白马玉龙,手持长矛,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此时已经是初冬时节,在这大陆腹地天气已经渐渐变冷,地上的层层落叶成了骑兵们最好的缓冲,不用担心几万只马蹄踩在地上引得大地震颤,真是偷袭的绝佳掩护。
前军一路狂飙,中军快速前插,后军徐徐跟进。看得出来,杨国数年的厉兵秣马并没有练出一群酒囊饭袋,至少这前线的战士的素质值得将领为之自豪。
目睹此景,身在军阵之中,袁烈想起了几年前从平陵关撤进兴门关的时候,一路上将无战心、兵无战意,可谓是愁云惨淡,一片败军之相,和今天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不远的前方,是一座叫做叠岭的山岭,面积够大,而且树林茂密。正是计划中后军的目的地。
登上叠岭,袁青禄下令五千甲士原地待命,自己带着袁烈纵马跑上附近的一座高峰,观望战况,等待接应友军。
日上三竿,数数时辰已经是巳时,西北方向如定计中的一样杀声震天,隐约可以听见。
袁烈握紧了手中的长矛,想到不久之后就有可能真正踏上战场,心里是又紧张又激动。
袁青禄看出了袁烈的心情,笑道:“烈儿,四年前荀先生回乡之前,曾对我说你在平陵关与他纸上谈兵的事情。他说你太过看重谋略,今天在真正的战场上,你好好看清楚了,回去之后告诉我,战争依靠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