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1 / 2)不穿高跟鞋的女人首页

而且,在村里,送礼钱也是有讲究的。数字要吉利,不能带四。四十、四百这样的数字是给主人家没脸,很让人心里膈应。袁沐沐就记得有次村里有人家里有喜事,有个邻居拿了四十过来,主人当场就把脸摞了下来。这邻居也不是故意的,钱卷在一起,本来想给的是二十,这多给了二十还被人给脸色看,心里也不怎么舒服。

主要这主人在看到是四十后,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这礼钱给说了出来,这就像是故意给人难看一样。后来这两家的交情就淡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这些礼钱,有婆婆在,不分家,基本上都是婆婆收着,还礼也都是婆婆来。在农村,结婚后就分家的很少。不分家走礼是一份,都是婆婆说的算,分家后走礼就是两份,那就是两家都有份。穷的时候不分家,省一份礼钱,富裕的时候分开,不在乎那份礼钱。总的来看,分家后小家庭的媳妇生活还松快点。

袁沐沐小时候,很少有婆婆娶了儿媳妇就不干活的,老人都是在地里劳动到干不动。倒是有很多媳妇嫁进来就不下地,除了在家里做饭就是弄孩子。有了孙子,老人看在孙子面上那更是对媳妇和客气。

当然,这是娶了媳妇才能有孙子,没娶媳妇的那就是光棍。

袁家顶子是个小村,嫁娶在本村的还有不少。袁沐沐小时候有个很头疼的事就是,一家两口子,叫男的是叔叔,叫女的就是姑奶奶,你看着辈分乱的。不在本村找,就说不到媳妇了吗?

二爷爷家的大爷,娶的媳妇本来应该是袁沐沐奶奶辈的,结婚后就成了大娘。这大娘就是货郎的女儿,在村里没结婚的时候辈分大,结婚后辈分矮了一辈。有和她关系近的还按着没结婚时候的称呼,袁家这些亲戚就按结婚后的辈分招呼。

这差了一辈还算好称呼,还有的差的更多。袁沐沐有个四服上的姑姑,就嫁给了自己的曾爷爷辈。本来是爷爷辈的人成了自己女婿,可把这个姑姑的爹给气坏了。但是吧,这儿女婚事,父母很多时候是拗不过自己儿女的。

还有一个五福服外的姐姐,也看好了自己的爷爷。这个姐姐家里可比上面那个爷爷家厉害多了,把姐姐衣服给扒了下来,锁在家里。这姐姐也是猛人,就这样跑到男的家里,算是给了自己老爹沉重一击。

袁沐沐懂事的时候,这姐姐都有孙子了,在村里还时不时有人提起这事。这说的都是袁家出的故事,其他两个大姓,也有不少这样的事,总的来说都差不多。有时代的原因,所有人出去都要介绍信,农民不能随便进城,自然找对象也没有多大选择。还有教育的原因,能写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文化人,只要出了五福服,一个姓的也能成亲,在农村很常见。

娶不上媳妇的农民很有想法,比如换亲,就是两家换个姑娘当自己的儿媳妇。这样的亲家你折腾我闺女,我就折腾你闺女,谁家也落不着好。还有这换亲,基本上彩礼聘礼是没有的,都是嫁闺女娶媳妇,聘礼就是彩礼,没的折腾人。很多都是给闺女做身衣服,这媳妇就娶到家了。

再就是换亲换不成,两家人不合适,就再找一个,三家人来,怎么有合适的。还有四家、五家的,这就是转亲。转亲比换亲更不靠谱,因为娶的媳妇和自己闺女嫁的人根本就没什么关系。这样的媳妇一般都会受到婆婆的磋磨,日子非常苦。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说的就是这时候的事。这样的事袁沐沐见的少,听的多,基本都是奶奶给她讲的。天不亮就得起床,给婆婆倒尿罐,伺候婆婆梳头。要是梳头梳的不好,拿着绾头发的簪子照着媳妇的手就扎。做饭咸了不行,淡了不行,凉了不行,热了不行。伺候了公婆吃饭,还要伺候丈夫、小叔子、小姑子,再就是自己生的儿女,这些人都吃好了,当媳妇的才能吃点剩菜剩汤,饿着是经常的事儿。

这样磋磨媳妇的年代,亲上亲也是很多母亲为自己女儿能过的好一点所做出的比较好的选择。毕竟,这外甥侄女给自己当儿媳,婆婆多少能看亲家的面子。所以像袁沐沐家里这样,几辈子都是亲上亲,也不少。姑舅亲,辈辈亲,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这些换亲、转亲,毕竟还是把媳妇当人的。再那日子不好,地里没收成的时候,一篮子地瓜就能换一个大活人当媳妇。这样的媳妇就是婆家买来的,那真是不把媳妇当人看。

袁家顶子在旧社会的时候是有地主的,虽然后来土地都平分后,家里还是有点家底。这刘家就用一篮子地瓜干给自己娶不上媳妇的儿子换了个大姑娘当媳妇。这个姑娘姓袁,论辈分是袁沐沐的姑姑。

姑姑刚嫁过去的时候,婆婆对她很是不好,干活要干最多的,吃饭要吃最糙的,身体很快就被折腾出病来。没成亲的时候姑姑能顶男劳力用,成亲后吃的不好又太累,最后只能挣五分工。这就是在本村,娘家还能照看点,日子还过得下去,不然早被磋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