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东方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大的大师了,一篇科幻,写的如此生动!”
“以科幻的手法,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污染环境,污染大自然,其结果是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语言简练,生动活泼。详细得当,趣味盈然,富有教育意义。”
“这篇文章,适合初学者孩童,同样也适合大人们观看,老少皆宜!”
“文章,想象力极其丰富,作者脑洞打开,但是其中的剧情,又合乎情理。能写出来这篇文章的人,简直是大才。”
“篇末以写到小石头结束,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焕然大悟,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切就不难以想象,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
不多时,半个小时后,全场评委都围在一起看这篇文章。
能来这里当评委的,哪怕名声最低的,也是学者。
对于这样的人,在专业的评论上,他们代表的是权威。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这篇文章,一个评委觉得好,那么只能说,这个作者写的,刚好应了这个评委的口味。
可现在,全场所有的评委,对这篇文章,有的只有赞不绝口。
如此一来,这篇文章的含金量是多少?
甚至有人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不由惋惜起来,表示这篇文章发错了时间!
这篇文章,别说初赛了,如果真的花时间去筛选的话,在决赛的时候出现。直接可定夺冠军之位,年度文学杯第一名,妥妥的出现。
可现在,这篇文章,在初赛当中出现。也就是说,这篇文章过了,作者也只是初赛选手。
虽然说,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绝对是大师级的文豪。可是,万一这篇文章,是大师的巅峰之作呢?到时候在决赛到时候,被淘汰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像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曾经在第三届文学杯的时候,初赛就有一篇文章,震惊了全场。然而,当那个作者出来之后,正式赛就表现的不是特别好,仅仅勉强入围了前十。
至于决赛,更加不用说,直接就是倒数了!!
无数评委觉得可惜了,如果对方拿参加初赛的作品,当做决赛的话,妥妥前三没问题。
最终还是可惜了。
“是啊!!”
“话说,这篇文章,出自哪位大师笔下?看文风,看笔名,却从未见过啊!”
“是啊,这个笔名也有点古怪,叫做星期一!”
“第一次听这个笔名,难道是大师用新马甲?”
“估计是,擅长写科幻的,又有写出如此强大剧情的,难道是杨帆,杨大师?”
“不是,杨大师的作品会专门的给我们阅读,对方不可能会用新笔名!”
在一番议论之下,很多人把一些觉得大师的名字,一一念叨。但是很快全部被了。
要不,就是那些大师已经邮寄了文稿。波波bb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