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2章 乔迁新居(2 / 2)坝上花开首页

建房已是势在必行。

动工之前的几天,袁林海给李学明出具了用地审批手续,以免李学明不知就里前来阻止。

然后去花果山石厂预订了几十块条石,作为建房的地基石。

同时提前请好了大哥袁林绍、四哥袁林柏、伍志平家的伍三等建房师傅,以及大大小小的帮工。

另外,小初冬的小舅李松、姑爷杨文斌、堂姐夫周小娃等一帮有时间的外地亲戚们知道情况后,也都赶过来帮忙。

正式开工那天,现场五十几号人热热闹闹地动起来了。

一条条地基被挖好,一块块条石被抬进地基里面稳稳妥妥地铺放着;三副夯土用的墙板同时架在地基上面,挑土的小工们不时往墙板里加土;打墙师傅站在墙板内、手持十几斤的夯土棒、肩披擦汗毛巾、齐声吆喝着夯实墙体……

李淑芳负责后勤安排整体统筹。

李袁坝的晒场里架起了三口大锅,一口大锅蒸饭,两口大锅炒菜。

八张八仙桌一溜排开,每张桌子搭配四条高脚条凳,总计可以坐下六十四人。

杨文斌负责食品原材料的采购。

酒是农村土酿的粮食酒,肉是杨文斌每天早上起早去邻近市集买回来的,蔬菜除过在市集买上一部分,其他是乡亲们从地里摘了送过来的。

李淑芳的几个嫂子、“寿福家的”、司蓉春、刘水蓉等轮流帮忙烧火切菜。

胖乎乎的周小娃很有“大厨”气质,抡着锅铲在两口大锅间不停忙碌,肉香、菜香、饭香在空气中弥漫飘荡。

……

腊月十五,袁林海家的新房彻底完工,一座土夯茅草四合院矗立起来了。

七间房屋,比坝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要宽敞——堂屋、卧房、灶房等都有了着落,袁林海还在院子下方设了猪舍,最多可以同时养上四头猪。

院坝也足够宽敞,按面积算大约一百五十平米不止,晒自家粮食完全够用了。

最后的建房费用包括帮工的工钱、材料费、伙食费等,共计开销了四百六十二元,超出了预算几十块钱。

但这已经很不错了,按照袁林海设计的工钱结算方法,如果前来帮工建房的人照单全收,单单工钱这一项就要多支出八九十元。

好在袁林海实在,帮工的人也非常质朴。

对于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超给的工钱,帮工们不收,在他们心里,袁林海有那个心意就够了。甚至像周小娃、司蓉春、刘水蓉等远亲近邻,袁林海给他们工钱,他们根本就不会要。

新房建起来了,但根据李袁坝当地气候和土夯墙体的特点,刚刚建好的墙体比较潮湿,房间内湿气自然会很重,一般需要放置两三个月才能入住。因此,新房建成后的当年,袁林海家仍然在老房子里过年。

这个年过得有些特别,小初冬高高兴兴准备迁住新房,可隔壁小伙伴“黑二”袁道军和“黑三”袁惠文不乐意了,因为过完年后他们的小伙伴袁初冬就要搬到坝原上去住了,他们再也不是隔壁邻居了。

李淑芳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叫来道军和惠文,告诉他们以后可以经常来坝原上找小冬玩,而且答应他们给小冬设置一个单独的房间,两人随时都能过家里来跟小冬一起住。

道军和惠文的情绪这才开始好转起来,过年期间跟着小初冬、叫上阿伟、阿勇,一起去山上摘柏树丫。

柏树四季常青,枝叶细长似针。

几个小伙伴摘下柏树丫后,往还未干燥的土夯墙面一贴,再用平木板用力“打板”,树丫便镶嵌进了墙面。当再把柏树丫从墙面拔下来的时候,墙面就留下了树丫的形状,可以当作是一种墙面装饰。

过完年,开春之际,柳树返青。

几人又开始到处折柳条。

柳条生命力旺盛,随便折上一根插在泥土里就能成活,而且会跟母株一样抽枝发芽。

没用多久,小初冬家的新房两侧就绿柳成荫了,一株株柳树迎着春风上下左右摇摆,像是在跟几个小伙伴打着招呼。

三月末,袁林海全家搬到了坝原龟背的新房里面。

搬家过来的第一天,小初冬在爸爸的帮助下,亲手在大门口种下了一棵白杨树。

白杨树伴随着小初冬一起长大,长势旺盛,树干笔直,挺拔葱茏。

在以后的岁月中,家门口其他的树木砍的砍、伐的伐,但白杨树一直保留着。

每当袁林海和李淑芳想念出门在外的儿子时,就会拿着小板凳坐到白杨树下,抬头看着白杨树,就如见到了他们心爱的小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