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逃离京城 李三娘乔装变身李三郎(2 / 2)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首页

接着,李三娘重新回到面若冰霜心如乱麻的沉思状态

终于,她抽丝剥茧,从自己一团乱麻的心绪中理出了头绪:现在我无非就三个选项而已,一是远离大兴,二是躲藏于终南山,三是响应父亲的义举,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但是,哪一个选项是上策,哪一个是中策,哪一个是下策呢?

李三娘似乎已经心中有数,甚至已经做出了决断。但她还是将这些想法一五一十地讲了给马三宝和刘巧娣听,询问他们的看法。

这马三宝,虽然当下只是个不起眼的僮仆,他出生贫寒,打小就没了父母。但自打跟随了柴绍李三娘夫妇,他就慢慢地从一个目不识丁的穷小子,变成了一个识文善武的少年郎,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自个活泛灵动、勤学好问,而且也有赖于柴绍李三娘夫妇对他耐心的调教和点化。三宝出身卑微,但三娘从来没有将他当成是一个被使唤的奴仆,而是看作一个小弟弟,甚至就像当年对待二弟李世民一样爱护他。也因为如此,马三宝没有像当时的男儿那样,以善使长槊作为勇士的象征和武功的标榜,而是将李三娘的绝学龙凰剑练得八九不离十。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被开发了遇事运用脑袋瓜子的能力。无疑,这些都是主人家庭的熏陶和主人亲自调教的成果。当然,马三宝本人也确实不负主人的期望,日后,他可是给主人家长脸了,他最初因为平定大兴有功,拜太子监门率之后破反叛胡人刘拔真而再立新功再之后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升迁至左骁卫将军再再之后又跟从柴绍击吐谷浑于岷州,斩其名王,俘虏数千人,因功封新兴县男爵,成为出自柴绍李三娘门下响当当的人物。

马三宝几乎不假思索地回道:“起兵响应属上策,远逃他乡是下策。”中策当然就不言自明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马三宝本人的想法,也是他从女主人面部表情所读出来的信息。不能说他是三娘“肚里的蛔虫”,但他对女主人的性格、人品和思维方式却总是能够琢磨出个七七八八来。

别说马三宝,就连刘巧娣也都看出了女主人的心思来,她知道娘子无论遇到什么难处,从不会将就以退而求其次,相反,总是想着法子把事情做到更好,无论有多难。

“好,三宝,你说的正是吾意!三宝、巧妹,尔等愿意跟随我一道造反吗?”

“那还用说,只要妳不嫌弃,妳上哪,我们就上哪!”他们俩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而且口气很是坚决。

“但是,尔等觉得我能行吗?我一介女流,能够带起一支军队来吗?”与其说李三娘是在问马三宝和刘巧娣他俩,倒不如说她是在叩问自己,因为她的脸一直是朝向前方的,并没有转向他们俩而期待答案。

说真的,李三娘此刻并不缺乏勇气和信心,而是还没有理清楚,如何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招募兵丁,组建自己的军队。

“李公子一定行”马三宝一来是谨记女主人的吩咐喊她“李三郎”或“李公子”,二来也是想说“妳不比世间任何一个男子差。”

“妳不是常给我讲妇好和冼英的故事吗?我看妳比她们强百倍!”马三宝接着“奉承”女主人。

马三宝提到的妇好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作为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她曾经率军打败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协助丈夫开创了商朝“武丁中兴”时代,被誉为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相比之下,冼英冼夫人是更加接近他们这个时代的女中豪杰,她身为广东岭南地区军政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至中郎将、位达谯国夫人,乃是史上拥有爵位的第一位女将军,也是拥有最高爵位的女将,被后人誉为“岭南圣母”。

李三娘当然记得这些她内心无比钦佩和敬仰的英雌杰女。但是她们的成功,却未必是后人能够复制的,至少不是她李三娘现下能够复制的,因为她们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妇好是王后,她要拥有军队在男权社会中,虽不能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确实得之不难,只要他的夫君武丁大王授权便可冼夫人当年辅佐夫君冯宝平息了广东原住民与中原人士的冲突,并依此成为她军旅生涯的开端,也是因为借助了夫君作为南梁宋康郡公兼高凉太守之职的军队,而非她自己创建的军队。而自己呢?除了身旁两个僮仆侍女外,当下就“光杆司令”一个,并没有现成的一兵一卒等待自己去做领导,而是需要自己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枝有叶、有花有果、柴大杆粗的司令。”

李三娘又陷入了沉思“建军需要兵丁,兵丁需要铠甲武器,招兵和购买武器需要钱财。对了,不就是需要钱财嘛。钱财能够摆平的问题那还叫做问题吗?自己随身不是携带有金银首饰吗?鄠县她父亲的李氏庄园不是还有可观的家产吗?没错,就用这些身外之物招兵买马!就在鄠县就地这招兵买马!”

李三娘心中有数了,她那紧绷着大脑神经和紧缩着的心肌纤维顿时松弛下来了,脸上的冰霜渐渐融化,笑肌也恢复了正常的功能,笑容重现了往日的神采。这一路上虽然阴霾蔽日、心情靓了,全地都亮了。

历史就是这样,它从来不乐意按照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里,就是在这么一条“逃亡保命”的马路上,它让一个年仅20岁桃李年华的女子,作出了一个数月后就将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决定!历史就以刀剑作笔、血汗为墨,在那白净的一页上庄严厚重地记下了一个千古流芳的名字:李秀宁!并在这个名字的下方作了第一个浓墨重笔的注脚:响应父亲、起兵反隋!

他们仨开始有说有笑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