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是文官政治集团勾结地主、财阀形成的利益集团,瓦解之后户部和吏部内部发生分裂,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出现了分裂,河南、河北、关中三地政治分裂,形成了多边格局,一旦朋党内部分裂,朋党的威力就大打折扣,危害也就被降低。
由于户部与吏部内部出现严重分化,皇帝就有了机会拉住一边打击一边,搞平衡游戏,从而取得一个微妙的政治平衡,一直持续到公孙芸惠上台。
沈闻与周婉玉二人一明一暗,沈闻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孝德帝“喜欢”他的文采,所以沈闻就以“诗人才子”的身份游走在官场商场收集证据,替孝德帝出馊主意,而老婆周婉玉则在暗地里干各种杀人越货的黑勾当。
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真的是“狼狈为奸”,孝德帝的江山越坐越稳。
期间周婉玉为沈闻生养了两个男孩,为掩护身份,孝德帝给沈闻指婚了一门婚事,孩子就挂名在这门婚事之下,这就解释了沈家的族谱上为什么没有女方的名字,因为沈闻并没有认可这门名义婚姻,周婉玉才是他的原配夫人,但是又不能写在族谱上。
然而好景不长,天宏八年底,周婉玉吐血,被查出得了恶疾,天宏九年三月病亡,享年三十二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连续出现三个三十二,是因为周婉玉死于三十二岁。
周婉玉一死,皇太后于当年年中也驾鹤西去,当年倒下了两座大山,对孝德帝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是沈云卿琢磨着,周婉玉死后应该没有立即下葬,因为这么大的陵寝工程,不可能短短几个月完成,需要几年时间。
而且天宏九年的财政还没完全好转,因此应该是先入殓,棺椁存放在孝德帝的陵寝中。待等日后官场风波平息,财力好转之后,才进行的建陵安葬。
但是陪葬品是天宏九年一起制作陪葬,所以就会出现假冢内的陪葬品底款会有天宏九年的情况。
信件截止到周婉玉死后彻底断绝,但是沈闻还是留下了一封“思亡妻”的祭文。
从祭文中看,周婉玉的死对沈闻打击极大,祭文极尽哀思欲绝,可见沈闻对周婉玉何等痴情,这也解释了主墓室墓道壁画和壁龛的成因。
墓葬的发掘到此基本水落石出,现在还有三个秘密未解。
一是神翼卫最后的去向。
二是周婉玉棺木旁的黑棺里面躺的是谁,沈闻最后终老兰陵,是埋在了兰陵,还是死后也葬入这处陵寝,那口黑棺里躺着的是不是沈闻。
三是这处墓葬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挖掘建造。
关于第二个疑问,只有派人返回兰陵,挖开沈闻的墓,才知道沈闻是否葬在兰陵。如果葬在兰陵,那么周婉玉旁的这口黑棺是沈闻的衣冠冢。
至于神翼卫的去向,有两种可能,一是后期在与朋党血战中瓦解,二是孝德帝后期遣散了神翼卫。
这处陵寝不排除是神翼卫遣散后,由神翼卫秘密挖掘的,否则如果动用民力挖掘,这个秘密一定无法掩盖,极可能是神翼卫秘密挖掘工程,并且持续了较长时间。
墓内布置如此众多的机关,显然是大将军万御身前一身血债,得罪太多的人,孝德帝担心周婉玉死后不得安宁,所以让人精心布置了如此阴险密集的杀人机关,都是集体性杀伤机关,为的就是对大规模挖掘破坏陵寝的人进行群体杀伤。
真相到此基本水落石出,但仍然大量疑团待解,如周婉玉死后,沈闻与孝德帝之间的合作进行到了什么地步,孝德帝中后期又采取了什么手段,完成了改革。
从史料中看,孝德帝的中兴还算成功,中期的改革推动较快,在没有周婉玉的帮助下,孝德帝如何进行的改革,现在都没有相关内幕史料,很多内容都被一笔带过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或者说,许多记录太过血腥和黑暗,都被销毁了,没有留下痕迹。
墓室的勘察发掘持续了六天,没有进一步的重大发现,并没有找到有关的史料文献。
发掘工作到此不再继续,沈云卿让人提取了两罐香料和两箱书信字画后,开始撤离墓穴,并将向入口石道处填入熟土,在入口处用暂时用水泥封堵。
并且留了一个气孔,用空气泵将墓室内的空气抽空,让墓室保持相对真空,以利于墓室内的保存,便于日后对墓室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这里新建一处博物馆。
结束对万御墓的发掘,沈云卿马不停蹄赶回宁阳,寻找沈闻墓地。由于沈闻墓地年代久远,并不在现在沈家墓地之内,因此需要寻找。
根据官方史料和县志,还有地方上的传言,最后死活找不到沈闻的墓地,寻找工作进行了两年,就是死活找不到。
一切都像谜一样,消失在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