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飘飘何所似(1 / 2)大宋攻略首页

北宋元佑八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赵煦开始亲政。

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

赵煦即位时,高太后曾一再表示她性本好静,垂帘听政是出于无奈,但她却丝毫不放松手中的权力。

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

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

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

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到了赵煦十七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

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

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赵煦,赵煦心中很是怨恨,这也是他亲政后大力贬斥元佑大臣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苏轼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派,为人不善权谋、左右不靠,哲宗对其的任用也一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高太后的丧事过后,哲宗便找来新任宰相章惇和枢密使曾布,共同就苏轼的任用问题,展开朝议。

“微臣以为苏轼博学多才,为人率性耿直,堪当重任也!”

章惇首先发言,他早年与苏轼交好,非常了解苏轼的为人和秉性。

“微臣觉得不妥!”

枢密使曾布持有不同看法,他直言道:

“苏轼虽然学富五车,天下闻名,可为政之举少有建树,既不支持新政,也不反对旧法,足见其从政能力十分有限。”

曾布是王安石变法时,最有力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之一,他对苏轼抱有很深的成见,一句“从政能力有限”,就是要将苏轼从朝廷权力的核心地位中,完全剔除出去。

赵煦闻言不语。

他从内心中也很欣赏苏轼的才华,但再有学识的人,如果不能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出力,也不会被皇帝所看重。

赵煦对旧党之人是无比痛恨的,他亲政后,首先做的事,就是会同章惇等人进行“绍述”,就是对曾经的旧党在政治上以牙还牙,打击报复。

仅元符元年重新惩处的元佑旧党,就达八百三十人之多,这种做法,虽然逞了一时之快,但也是贻害无穷!

熙宁新法注重发展生产的内容也被阉割了,而在抑制兼并势力等方面,比起元丰之年来则更为倒退,社会改革的进步性质丧失殆尽。

那如何妥善地来处理苏轼这样的“两面派”?哲宗与二位朝臣仍在犹豫之中……

苏轼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宅子。

他近日刚参加完高太后的丧事,又目睹了哲宗亲政后,大肆惩处旧党之人的惨烈局面,心中顿生退隐之意。

原本想找哲宗表明心迹,又怕皇上猜疑,苏轼的心情极度烦闷,竟然一个人独自饮酒排遣起来。

三杯两盏过后,苏轼回想自己不平坦的仕途之路,更加地感慨万千。

自己承蒙神宗皇帝不弃,一路虽然风雨不断,却始终被神宗皇帝重用,直到神宗驾崩。

记得有一次,高太后要特意宴请苏轼。

席间,高太后问道:

“有件事我想问你,一年前你官居何职?”

苏轼答道:

“团练副使。”

“现在官居何职?”摘书吧zhai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