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鸿轩带陈以桐去的商行是他所知的城内售书最多的一间商行。
商行里足有三个柜台上都摆满了木简,另有半个柜台上摆的是褐纸誊抄的书。
陈以桐看了看,道:“所有书,不重复的各要一本”
司鸿轩便立刻招呼掌柜过来。“掌柜,我家先生的话您听到了吧,来给我挑书吧。”
掌柜本看着这几个人在书柜那边转悠,眼神充斥着打量和估摸,那青年衣着华贵,青色袍子上精绣着栩栩如生的祥云,衣服边沿都有一指宽的浅彩绣边,十分精细,头上的帽子和腰带上镶嵌的墨蓝色宝石质地上乘,那女的衣服料子和款式都普通,应该是那青年的女仆。
至于跟着青年和女仆后面的长相酷似他熟人司鸿轩的青年,一看衣服就是个仆从。
听到男仆从的话,掌柜应了一声,从柜台里走出来,招手领着两名伙计走过来,不自觉的朝司鸿轩又看了一眼,心里再次感慨这青年和司鸿轩年轻时长得像,只是为了不耽搁生意,他并未多言多行,只对陈以桐说了一声。“先生您稍等,我给您点一下。”
陈以数了数,嘀嘀咕咕算了一会儿,抬头对陈以桐道:“先生,我们这里不重复的木简书有102册,需408块冰银,不重复的褐纸书有33册,需396块冰银,两种加起来共需804块冰银。”
陈以桐点了下头,手放进袍侧兜里,拿出九块食指指节大小的紫纹金,递给掌柜。
掌柜一愣,心想这人真爽快,也不砍价,他麻利的双手接过紫纹金,检查了一下,全是真货,立即喜笑颜开,转身对伙计道:“你们俩去搬箱子给客人装书!”说完他转过头来,弯了弯腰。“先生您等下,小的去给您找退冰银。”
两个伙计应了声,一起跑向后门去搬箱子,过来装书。
掌柜去柜台数了96枚冰银出来给陈以桐。
陈以桐把冰银直接交给了司鸿轩,同时给了司鸿轩30枚紫纹金备用,在掌柜和伙计装书时,他在不大的店铺里又转了转,顺便询问了下掌柜的铺里货品的价格。
不止这家,接下来陈以桐让司鸿轩带他去其他商行都看了看,买书、看店铺装修、铺内货品种类和价格等,做了记录和对比。
之后他让司鸿轩带他去了卖建材的地方。
一整条街小街上有二十七家建材铺子,但这么多家商铺卖的材料却非常单一,大部分商铺都只卖粗灰砖、茅草、木料和建屋树胶,卖细灰砖非常少,而且很贵,青砖更少,只有两家铺子卖青砖,其中一家掌柜在他问起青砖后、反问他是不是贵族或者有贵族亲戚等问题。
言下之意非贵族或没有贵族亲戚的、他不卖。
此外陈以桐在城里其他地方转了后,确认了这里没有专门的成衣铺子,只有布行里在卖布匹的同时展示有几件成衣。
也没有单独专门的胭脂水粉铺、饰品铺、糕点铺等,单独做糕点的只有街上的可移动小摊位,而胭脂水粉和饰品铺城里有两家,都是混合主卖胭脂水粉和饰品,辅卖布料、皮草甚至药材等杂货。
兼卖药材和医治的药材铺或医馆倒是有几十家不止。
还有就是客栈比医馆更多,客栈兼做饭菜生意,也包括单卖各种糕点等。
一圈逛下来,陈以桐对城里的居民生活状态和水平可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禁街圈住的所谓城主内府和几十个贵族居住的独街宅院之外,城内其他地方几乎都是用泥和茅草以及木材建的房屋,泥草房屋占近九成,一眼望过去,全是干泥茅草房屋,偶尔客栈和一些载歌载舞的地方才会用木材建屋。
除了人口和占地规模之外,这座城给陈以桐的感觉还不如六十年代的小镇,至少那些镇子上不少人家都能用青砖灰瓦建房,总体看上去水平比这满目泥草强得多。
生活技术水平底下,居民穷困。
从街上回沙府,沙雨溱安排把侧院给了陈以桐暂住,并让司鸿轩和府里的护卫将书籍搬运到侧院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