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思索后,县令便答应引荐。
且说秦桑本来是答应制药一天的,可药店里去了情况严重的病人,还是由张老介绍过去的,秦桑只能先行离开,将秦柔等人留下。
在出院子后,秦桑便看到正在一旁与侍卫谈话的于孝文。
距离太远,秦桑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却见到于孝文将一个信封交给侍卫,随后便拱手告辞。
“秦姑娘也是要出去吗?正好一道。”于孝文本想和侍卫多聊几句,但瞥见秦桑的身影,便终止谈话。
不是于孝文宁可错失结交对方的机会,也要来见秦桑,而是他懂得分寸。
这件事贵人是否愿意给他机会,还得看最后的结果,而过程中他必须要有眼力见。
既然有人路过,还是认识于孝文的人,那么他再留下攀谈,便会惹人生厌。
“店里来了一位重病患者,我急着赶回去。”秦桑解释道。
“如此,我送秦姑娘一程,正好马车在外面。”于孝文主动道。
“不必了,侍卫大人已经备好马车,就不劳烦于公子了。”秦桑颔首,脚下的步伐却不曾减慢,可见是真的着急。
“那便就此别过了,改日于某登门复诊。”于孝文拱手,便与秦桑分道而行。
于孝文是从后衙过来的,自然不能走后门离开,那样也不符合他的身份。
秦桑下了马车,便见张老焦急的等在门口,看到秦桑立即拽着她的胳膊往后院走去,并且介绍病人的情况。
“是医馆病人家中的小儿子,今日也不知是怎么了,忽然肚子疼的厉害。施针吃药都不见效,这会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和病人家人解释清楚了,来你这看病也是抱着最后一丝期望,即便是治不好也不会怪你。”
张老又将他开的药方,以及施针的穴位说给秦桑听,方便她一会诊治时做参考用。
秦桑没有说话,知道张老的医者仁心,也明白他没有害自己之心。
但孩童急诊是最难的,有各种外在因素都会是致病的可能,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指望孩童自己将事情说清楚的可能性也太低。
“大夫,求你救救我儿子!他爹常年病的起不来,我们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这就是要我和当家的的命啊!”
“我给你磕头了,你可一定要救救他啊!”
孩子的娘见到秦桑,立即磕头哭求。
“我会尽力,你可以跟着进来,但不要影响我检查病患,问你时方能开口说话。”
秦桑直接绕过妇人,快步走进病房中。
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童,身子佝偻的缩在床上,一张小脸苍白却布满汗珠,唇瓣紧紧的抿着,眉头紧皱。
切脉的同时,秦桑询问道:“最早发现孩子异常是什么时辰?以前可曾有过这样的情况?这两日孩子可吃过特别的东西?或者是着凉了?你婆家和娘家,可有人有过这样的病状?”
秦桑需要排除遗传因素等可能,以便做最后的确诊。
在等待回答之际,秦桑立即为男童施针,力求他尽快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