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串通(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好好一顿饭,又是野生鱼又是唢呐曲,可偏偏扫了兴,李锋芒本打算第二天采访的对象聚在一起不说,还在同一个饭店,这可是野外。

“全鱼宴?”李主席笑着说,我来过两次都是中午,啥时候有全鱼宴了?

权威陪着笑说李主席,去年冬天增加的,就是红烧加清蒸加烤鱼再加鱼肚汤等等,生意不好做,这个丰盛一些算改良吧。

李主席喝了口茶突然吟诵了两句诗:“烟波浩渺湖山美,鱼味天下第一家。”然后看着李锋芒问:李记者,你知道这两句是说哪儿吗?说啥呢?

李锋芒笑着说李叔,姥爷姥姥叫我“锋儿”,就像您跟阿姨喊李江为“小江”一个意思,既然家宴就叫家里的名字吧,不能再叫李记者了。

李主席说好,昨天中午吃饭你就说跟小江是亲兄弟,“锋儿”是你姥爷姥姥专利,我听小江说锋芒是笔名,还是随着小江叫你小锋吧。

李锋芒说这多好,您刚才这两句诗是给权总听的,说到这里扭头对权威说,我就说意思啊,不要在意我估计您这个全鱼宴就是各种做法凑一桌子,并不是正宗的传统意义的“全鱼宴”。就像“满汉全席”,这全鱼宴有一百多道菜呢。李叔叔说的这个湖是内蒙古一个叫呼伦的淡水湖,那里的鱼种类多,味道鲜美,全鱼宴也是出自那里!

李主席马上竖起大拇指,我去新巴尔虎左旗考察过,在哪儿吃过一次全鱼宴,也就是那时候记下的这两句诗,李记者,不,小锋,你怎么这么渊博啊?

“可不敢称渊博”,李锋芒解释说自己一直喜欢语文,读医学院期间有时间就在旁边的河右大学系旁听,再加上爱读书,所以就记下了一些。

权威在旁边像听天书,不由就挠头:吃个饭这么多学问,看来我这个经营者也该多学习,要不然以后来了客人都不敢张嘴了。

李主席笑着说,这话在理,活到老学到老对那个行业都没错。小锋,叔叔有个不情之请,反正还没上吃的,先给来一曲助助兴吧。

权威马上就鼓掌,然后连说了三个好:因为咱的包间都是唢呐曲目,夏天有时候客人要求我也勉强吹一曲,今天好好学学。

李锋芒说我只带了个三吱子,小毛你帮我拿下吧,在后座上。权威说我这里有大杆子,师叔要用我给拿去,说完也站起来小跑了出去。

李主席扭头问姥爷:他们说的是唢呐种类吧?

姥爷说是,唢呐有很多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就是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唢呐叫大杆子,中唢呐叫黑杆子,小唢呐叫三吱子,区分主要看大小音色,另外还有些特色唢呐。

小毛拿进来唢呐,李锋芒站起来说:我就吹奏一曲咱们这边办喜事的曲目,就是传统拜花堂里加了些变化,祝福姥爷姥姥、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喜庆。

湿了湿哨芯子,李锋芒吹奏了这个曲子,这是惯熟的吹过上百遍的,大家鼓掌,姥爷也点了头,他毫不谦虚的对李主席说:这孩子省城读书尤其是进了报社后,吹奏这平常的曲子都有了新的变化曲是那曲,调也是那调,可听起来就好了很多。

权威懂一些,他提着个大杆子进来就没坐,站着听完由衷佩服:师爷说的是,这曲子咱们县能吹的多了,可师叔吹出来就是不一样,就像这湖,春夏秋冬就这么变化,我看着就想下面鱼如何,师叔看着就是风花雪月。

都笑,李锋芒说过奖了,以前我吹是赶,现在是闲,曲子变化最主要是心态,姥爷曾说过我吹全家福总也不够味道,是“悟”的不够。话说到这里,马上就想自己母亲,于是叹口气,赶紧岔开:权总,你也来一曲吧。

权威脑袋摇得像不郎鼓:吓死我今天也不敢吹,师叔就再来一曲全家福吧?

李锋芒脸色马上就变了,姥爷在旁边暗暗叹口气接话说:这样吧,我们爷俩合作一曲,锋儿从省城学的,回来教的我,怀乡曲。

大家都鼓掌,李锋芒感激地看了看姥爷:我包里有几个哨芯子,我估计权总这个大杆子您不顺手,您就用这个小的吧。

小毛不等吩咐就跑出去从车上提进来包,李锋芒拿出合适的芯子,再接过权威递过来的唢呐,爷俩面对面站好,姥爷低沉音起头,李锋芒高音马上就合上,此起彼伏,默契传神,这一曲吹奏是俩人合奏最好的一次。

高昂的音是要远离故乡的不舍,低沉的音是对这片土地饱含热爱,真是余音绕梁,一曲演奏完,全体起立鼓掌,门口不知道啥时候也围了一圈人当晚来吃饭的、这里的服务员等等都也是使劲拍巴掌。

屋里亮屋外暗,李锋芒微笑着点头示意,突然发现门外一个面孔似曾相识,再看他手里拿着烟,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财政局局长王刚,他只是门外站着,听完就转身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