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 染指(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继续自己的正面报道,李锋芒过年前去了屯里县一个山村,这里有一位师范毕业的女教师,八年坚守一个山顶小学,青春年华待在深山,就是因为爱孩子们。李锋芒没有想到这个正面报道最后会演变成批评报道,引发诸多事情的批评报道,因为这个女教师第二年暑假跳崖了。

部门开完会后,李锋芒单独把黄长河跟赵晨阳留下,他说了两个事:不是咱们仨一个部的时候了,但部门管理还是咱们仨,你二位也是首席记者,是领导了,长河把部里日常采访抓起来,晨阳你比较细,把部门的财务这块弄了。

另外,多多关注一下办公室的传真。

都愣了,黄长河说咱们办公室没有传真啊?李锋芒笑了笑说是咱们报社的办公室,社长办公室跟总编辑办公室合并的那个办公室,仇普光那儿。

李锋芒接着说每天他们会收到十多个传真,有些指名道姓的人家都分下去了,剩下的呢里面有很多有用的线索,告状的、叫屈的、说工作的、求表扬的,从这些里面找,有亮点的。

“也不用多说,发现有用拿回来琢磨,”李锋芒拿起一张传真纸,这就是我找到的,你俩看看有什么价值?

这是他在办公室一堆传真件里检出来的,原稿是一首诗歌,是屯里县一位文学爱好者写的,主题歌颂一位山村女教师,但估计是副刊部看不上,于是扔入废纸堆。李锋芒看了看诗歌写得确实很业余,但这位作者肯定去了山村多次,对这位女教师有很多描述。他随即就给这位作者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很热情,对于省城报纸的主动电话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李锋芒没有讨论诗歌,而是直接就问了这个山村女教师的事情。

确实都有新闻敏感,黄长河跟赵晨阳异口同声,这位山村女教师有写头。点头,李锋芒说明天我就去采访这位女教师,长河你值一周班,新来的多鼓励,热情肯定有,但你要指导他们莫走偏。

黄长河跟赵晨阳互相看了一眼,赵晨光说主任,我俩得请您吃饭,为我们这个首席您费心了,竞聘主任不报名……

李锋芒摆手:不说这些了,跟你俩相处融洽,所以这样做也是为我自己,兄弟们之间不用谢,我明天一早出差,今晚回村里陪陪姥姥姥爷,干活去吧。

晨阳你给我订一张明天上午去屯里县的火车票。看他俩仍旧看着自己,意思是一顿饭得吃,就笑着拨了个电话,通了后说姥爷,我晚上回去吃饭,文秀也回去。

三孔窑洞样子的房,东边一间姥姥姥爷住,李锋芒跟张文秀住西边,中间当了客厅,基本没事李锋芒跟张文秀都过去,为联系方便装了部电话。

黄长河跟赵晨阳看李锋芒是不去吃这顿答谢饭,也就各自忙去了,他们知道李锋芒这个主任是早晚的事情,而后副主任肯定也会替他俩争取。

部门的事情理顺,李锋芒继续自己“正面的报道”,马上就要放寒假,屯里这个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北江市是河右省最偏远的地市,屯里县是北江市最偏远的县,地处深山峡谷,是河右省十五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但是最穷的第一。这里耕地少,山高林密,连县城人口在内也就二万余人,交通不便,没有工业,主要靠林业、畜牧业支撑经济。

上次过来采访假辣椒,是屯里县比较富裕的乡镇,这次这个地方,李锋芒查了介绍,是屯里县最穷的乡镇。

在火车的颠簸中,李锋芒逐步整理出这次采访重点: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山村,一位来年轻的山村女教师,坚守这里八年多,十八岁到二十六岁,青春最好的岁月,她拥有怎样的精神家园?当地的反应与获得又如何?

这位笔名叫松涛诗人工作单位在乡里文化站,也就是这位山村女教师支教所在的乡,当听说李锋芒要去采访,很真诚表示欢迎,并说一定去接站。

午饭盒饭,晚饭方便面,火车在凌晨时分抵达屯里县。

已然深冬,山区更是冷风呼啸,直入骨髓。李锋芒走出车站,将羽绒衣拉紧正准备找个小旅馆对付到天亮,这时候有个中年人走过来:“你是李锋芒老师吧?”

李锋芒愣了下,马上猜出来这是诗人松涛,果不其然,这位松涛自李锋芒打过电话后,每个晚上这个点都到车站溜达一圈,省城来屯里县的火车就这唯一一班,就这个点。由于单位竞聘耽误,电话是上周打的,也就是说松涛每晚半夜来了七八趟了。

李锋芒深怀内疚,因为看到站时间是凌晨就没敢通知人家,原计划明天早晨再联系。松涛伸手拿过李锋芒的包:“这叫什么话?我说了接站肯定就接站,跟几点到有什么关系?”

李锋芒搓着手问松涛,县里宾馆还有房间吧,我上次住过一次,好像没多少人呢住,走,咱俩开个房。松涛又是一句:“这叫什么话?来屯里县让您住宾馆,以后还能有朋友吗?”

哪,住哪?

“我家啊!尊贵的客人来了不回家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