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讲堂(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李锋芒觉着自己越来越“没劲”就像一条鱼,在一个池塘里采访一件事就在这个池塘里生活一段时间,认识了许多别的鱼、虾、青蛙等这个采访完了,去了下一条河,于是原来那些都逐渐忘却,新的鱼、虾、蛤蟆又涌过来……

常规来说,跟自己无关的一件事情的热度一般就三五天,以新闻传播学的概念,对待新闻的持续热度只能靠新闻本身的发展,如果新闻本身没有新的变化,那么新闻成为旧闻就是转瞬之间。

所以一般我们喜欢讲新闻是易碎品,可是在我们部门,不喜欢这个形容词,我给大家规定了主动回访,持续关注,大家也赞同这是“河右晚报社新闻大讲堂”的一节课,主讲是李锋芒。

这个大讲堂是孙继全提议的,每周一次两个小时,周日下午两点到四点,他带头讲了第一堂,随后田禾跟李甫也都讲了,接着是副总编们,再接着就是新闻采编部门的主任们。这个讲堂有个最大特点:结合自己采访过的新闻事例来说明问题。

对于这一次的主讲内容,李锋芒是有感而发,这一年的最后两天,他再次去了北江市,旁听了对毛二成的公开审判,河右晚报法律顾问赵律师也到了现场。他一直觉着毛二成该直接被判处死刑,但是事与愿违,这个禽兽一审只被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

元旦没有回省城,李锋芒跟赵律师商量后,给总编辑李甫打了电话,还是先写稿子,没有气愤没有悲愤,李锋芒照实写了一个消息,只有区区不到五百字,跟最先那篇洋洋洒洒的两万多字比,还没有一个开头长,但引发的关注却同样惊人河右晚报只是在三版处理了一个版面头条,头版导读,但这一天的报纸很快就买不到。内容就是一审的内容及事件简单回顾,李锋芒在标题上下了功夫:坟前草青青,墓里可安宁?“沐春恩老师之死”一审开庭实录。

第二天,李锋芒跟赵律师一起写了一篇“针对这个判决,本报法律顾问有话说,”很中肯,据说北江相关部门热线电话被打爆,几个大城市的律师团体也纷纷发函要求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看着发酵差不多了,第三天是元旦,李锋芒又写了一篇“沐老师,我们想念您山顶小学特殊的新年联欢会”……

接下来几天就住在北江市,李锋芒还去了附近几个县,为城说采访了些东西,赵律师问他还需要做工作吗,李锋芒笑着说不用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事情已然到位,天理果然不容。

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北江市检察院对此案提出抗诉,二审法官围绕毛二成算不算自首情节与犯罪情节是否在公共场所当众这里的公共场所,并不是一定有人的场所,只要是那些不特定的众人可能看到、感觉到的公众场所都属于,并不要求别人实际看到。例如,凌晨两三点时,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发生的这类犯罪,依旧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

二审最终判定一审量刑过轻,犯罪嫌疑人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所多次糟蹋未婚女教师,且是在记者介入调查后发现无法隐瞒才投案,所以判处毛二成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表示服从判决,没有再上诉,李锋芒在返回龙脊市的火车上接到国家电视台说法栏目的电话。

接下来李锋芒又安排了两篇报道,一个是终审判决后,李锋芒让赵晨光想办法采访了毛二成,写了他的忏悔另外,想办法又弄了一批少儿图书,黄长河跟孙雅南去了次屯里县,在山顶小学弄了个“春恩书屋”启动仪式其实一审结果出来后,“特殊的新年联欢会”也是李锋芒策划的。

在这堂课的最后,李锋芒说有个脑筋急转弯问什么东西的制造日期和有效期是同一天,答案是日报,就是每天早上出版的报纸,我们叫晚报但也属于这一类。这跟我前面反复说提到的易碎品概念差不多,如果让报纸有效期增大,不能制造新闻,但可以延伸新闻,延展新闻,这就是策划有效的策划。

李锋芒是用一个概念结束的这堂课,因为他对自己曾策划过的一件事被批后一直忿忿不平,就是孙继全当时说他是“钓鱼采访”,雨夜上假出租车抓余光头那次利用山村教师之死这个新闻源头,通过反复策划新闻,最后达到惩治犯罪分子,换起社会公义,关注乡村教育等作用,媒介是主动的,也是成功的。

孙继全听完了这堂课后,他也确实在关注“策划新闻”,于是让李锋芒整理出来把讲义给了他,然后他修改后给了省内一家新闻研究杂志,全文刊发后引发业内人士关注。

策划新闻最早出现其实就是“糊弄”媒体策划新闻又叫媒介事件和制造新闻,是一些公司或者个人组织的公关人员利用记者对于新闻的不断需求,而有计划、主动地制造出能够吸引记者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目的是引起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使组织的名字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出现,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这个冬天姥姥姥爷并没有来省城过年,说起来姥姥就在省城过了那么一个年,因为身体的原因,老人家坚决不离开靠山镇了,她对赶回去的李锋芒说:锋儿啊,我这把老骨头越来越不经折腾了,只是化成灰也得在咱雕凹的山里头……

没办法,隔段时间就跑回去住两天,李锋芒随后一年多时间在青山县与龙脊市之间来回奔波,好在自沐春恩的事件报道后,按照河右晚报社编委会安排,李锋芒暂时不外出采访,李甫也不明说是保护他,都也心知肚明,除了部里日常工作,他就安心继续写自己的城说县域篇,抽时间也去学校听课。

门逊教授对他这个学生不是开绿灯,而是“能怎么样就怎么样”,出版社一再要求,于是“城说地市篇”年前出版,好评如潮,河右晚报更是包销了一万册,用于连续三年订阅读者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