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南疆疑云(7)(1 / 2)食动天下首页

昆吾国西境,负责镇守长留城以西边关襄武关,及三座军屯障堡的主将刘社稷刘将军,近来颇有些头疼。

刘将军本不是将门出身,只因入行伍后曾跟随先帝麾下参与过几次北逐戎狄,虽负责的只是粮草后勤,但在如今的昆吾国众将里,也已算是罕见的战功在身。如今昆吾国国运日衰,朝纲不振,边疆处处皆有隐忧:东边水贼作乱,近年来又有海匪不时出没南边的蛮族虽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天虞城以南贯是楚王的地盘,朝廷驻军也要小心别误触逆鳞至于北边,更是戎狄横行的虎狼之地,即便枕戈待旦也难保朝夕,更别说如今天子喜奢好逸,戍边官军多疲靡庸散的局势了。

因是身负功勋的老将,又与当今兵部侍郎是连襟关系,故而刘将军才领了戍卫西境一职,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景家白帝父子与氐族长年交好,故而长留城还算安定,除了九年前西戎有过一次成规模的侵袭之外,十余年来已经算是固若金汤。如今刘将军已是大衍之年,眼看着再熬几年便可告老还乡,却不曾想今次的天下会却忽然传来景玗入狱的消息,这让收到信报的刘将军自获悉当日起,便没能睡上一个好觉。

氐人不是昆吾领民,也不是附庸属国,这十几年来自愿替昆吾国戍卫西境群山,不与戎狄同流,完全是因为感激景天罡当年的救族之恩,以及对景玗天生异相的崇拜。在这些未开化的异族眼中,景天罡是他们的英雄,而景玗是他们的神。刘将军都不敢去想万一景玗下狱的消息传到氐族部落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毕竟如今他需要操心的已经不只是可能发生的隐患,而需要优先考虑已经呈于案上的切实问题。

如今,最令刘将军感到头大不已的问题,莫过于今年过冬的粮饷了。

身为后勤出身的“草谷将军”,刘社稷近乎本能地对粮饷问题有着过人的敏感与计较:如今昆吾国武运不开,军功难觅,能让这戍边的几万儿郎乖乖领命的唯一“法宝”,便是粮饷当兵吃饷,天经地义。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朝廷取用愈发无度,每年发给边陲守军的粮饷数目,已是许久没有足额过了。得亏刘将军还有个在朝的侍郎连襟撑腰,户部不敢做得太过,每年的粮饷多少都还能给足七成,若是全似东南两边那么一味苛扣、中饱私囊,刘将军怕是也得学着那些“水匪蛮贼”去劫民宅打秋草了。

往年长留城太平时,抹平这三成粮饷份额对刘将军来说,还不算是个大事儿毕竟三座军屯内外的几十倾军田算是自家私产,即便是长留城外四季风沙,产量不高,但秋收后充足两成军饷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剩下的一成钱粮,往年不用提点,景家也会自觉以“劳军”名义奉上这便达成了刘社稷与景家之间一桩不成文的默契:十几年来,长留城内的景家与城外朝廷驻军之间一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道各安其事的关系,这一成的劳军粮便是关键所在。

可是今年,自打白帝景玗下狱之后,刘将军便隐隐感到,这长留城内外的风声有些变了:时值深秋,他已经多次派人前往景府去打探消息,但每一次都被告知“景老太太因白帝获罪之事身染重疾,景家概不见客”为由打发回来,那一成劳军粮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刘社稷知道这是景家在故意向自己施压,指望由自己出面上书,向朝廷禀明景玗的重要性,从而救下景家此劫……按理说白拿了对方十几年钱粮,本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但刘社稷后勤出身能一路做到主将,便深知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给朝廷找麻烦。替景玗说情,虽可施恩于景家,但必然得罪楚王一系……当今天子政声不彰,朝廷内外颇有异词,在局势明朗之前,刘社稷并不想公开站任何队伍。

于是乎既然不肯替景家上书,这一成的钱粮那就必须另想主意窗外的值更军吏敲了两下铜锣,示意已是二更时分。刘将军看账簿看得两眼发酸,无奈打了个呵欠后便宽衣入帐,准备明日再说……谁曾想刚放下床帐,窗外忽然锣声大作。刘将军刚刚披衣起身,门外的侍卫便推门走了进来,一脸惊慌道:

“将军,将军!出事了!西平堡那里生火了!”

“几把火?”刘将军脚下一哆嗦,正在穿的靴子好几下都没踩进去。西平堡是他辖下三个障堡中最远的一个,如今半夜突起烽火,会是什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