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日子 日子过得飞快,柳红英月子期间养的好,基本恢复了,终于可以自由活动。大概因为月子里憋坏了,自从出了月子,柳红英就到处逛荡,还好她一般都在村子里找些三姑六婆说闲话,软软肚子饿时顾明华能随时找到他妈给妹妹喂奶。 顾爱国也解放了,又恢复以前的日子,隔三差五的喝酒,偶尔醉的厉害就动手打人,顾明华每天都守着妹妹,仔细盯着顾爱国的动静,几次都险而又险躲了过去。顾爱国又摔了几回东西,每回东西摔坏了就去镇上买一批,不过他现在换了个地方,买东西都去李寡妇的店里。 顾明华除了偶尔被金玲玲拖出去玩一会,大多都在看妹妹。软软会爬了,她居然先学会往后倒着爬。有一天软软一个人在床上睡觉,睡醒了自己在床上爬,结果不小心爬到床边掉了下来,把头磕了一个大包。顾明华心疼的不得了,从此更加守着妹妹,基本都不去玩了。 天气逐渐转凉,最近大家都忙着收秋,闲着人太少,顾爱国也呆在家里没出门。早饭时顾明华一边喝稀饭,一边故作懵懂的问柳红英:“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穿漂亮的蓝衣服啊?”顾明华说的蓝衣服是奶奶以前给他做的棉袄,蓝布面的,用白色、黑色、灰色等碎布在后背拼了个大老虎。衣服做的比较大,顾明华记得上辈子整整穿了四年,第一年特别大,袖子需要翻起来很长一截,第二年有点大,袖子盖住小半个手掌,第三年衣服第四年衣服都小了,因为爷奶不在了,还是又勉强穿了两年,最后实在小的穿上不了,才淘汰掉,捡了明远的旧衣服。 柳红英笑话他:“你个小男孩儿还这么臭美?那是棉袄,要等冬天天冷了才能穿。” 顾明华就接着问:“那我有蓝衣服,软软穿什么呢?” 顾爱国说:“软软也穿棉袄啊,啊呀,软软还没有厚衣服呢。” 刘红英也才想起来:“我等会把明华小时候的衣服找出来吧,我记得你妈以前都拆洗干净收在箱子里呢,拿出来晒晒就行。” 顾爱国想了一下说:“那我等会儿去大哥家一趟,明静和明远小时候的衣服保不准还有,让大嫂给咱们找几件出来。” 成了,软软终于有冬衣了。顾明华松了口气,喝完稀饭,说了一声:“我去找金玲玲玩。”就跑走了。 最近几天,趁着顾爱国在家,顾明华有空就去汽修站。 出门拐弯,金玲玲正在汽修站门口玩石子儿。汽修站边上停着一辆解放牌大车,不知道出了什么毛病。这两年改革开放,路上的车多起来,金常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忙的不行,把自家地交给弟弟家种,自己主要守在汽修站。 顾明华陪金玲玲翻石子儿玩。拿着五个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子,一把洒到地上,捡起一个抛起来,在这个石子没有掉落前迅速的从地上捡起另一个,再反手把空中的那个接住。这是本地小姑娘们常玩的小游戏,有各种玩法,抛得数目和捡得数目可以不停的变换,数目越多游戏越难。金玲玲年纪小,最简单的玩法都玩不好,顾明华不厌其烦的陪她抛下去捡起来。 金常茂吃完早饭出来,到大车旁开始修车。顾明华玩了一会儿就到金常茂跟前看他修车,时不时的给金常茂递个钳子或者扳手什么的。金常茂一边忙一边和顾明华说话:“你小子最近怎么有空一直来我这儿?不看妹妹了?” 顾明华笑:“我和金叔学本领呢,金叔厉害的很。” 金常茂说:“就你这小身板儿,还和我学本领呢。说吧,是不是有啥事?” 顾明华辩解:“我说真的,我长大要是有金叔这本事就好了。” 金常茂已经很习惯顾明华时不时冒出来的大人腔了,故意逗他:“真没事?这会儿不说以后就别说了啊。” 顾明华就不好意思的笑了:“那啥,金叔,玲玲小时候坐的坐坡能借给软软坐坐不?” 顾明华说的坐坡是当地小孩子会坐的时候坐的小车,用木头做的,四四方方,小孩子可以坐着也可以在里面站起来,很自由,前面有块木板,可以放东西给孩子玩,后面有座位,座位前面有尿道,后面挖了个凹进去的圆弧可以拉臭臭,周围有栏杆挡着,只要不是自己爬出来,在里面安全得很。 金常茂觉得好玩得很,这么个孩子居然会想办法借东西给妹妹,就问:“坐坡给软软坐没问题,不过你小时候坐的那个呢?” 顾明华说:“我的那个被老鼠啃的不像样了。再说玲玲那个坐坡有轮子,可以推着走。” 金常茂笑骂:“个小兔崽子,还和我玩心眼。你去屋里推吧,不过先说好,等玲玲弟弟能坐了,这个坐坡可是要还的。” 顾明华忙说:“没问题没问题,到时候一定还给弟弟。” 毛晓红刚怀老二,等孩子生下来会坐时软软早就不用了。 顾明华推了坐坡出来,又陪金常茂说了两句话,叫金玲玲一起到自己家玩。 柳红英看顾明华推了一辆坐坡回来,高兴得很:“我还说让你爸去借一辆呢,你小时候那个实在不能坐了。谁家的?” 顾明华说:“是玲玲小时候坐的。” 顾爱国插话:“那可多亏了你金叔了。”又转头对柳红英说:“我去谢谢常茂。”就出门了。 柳红英抱着软软放到车里。软软好奇的很,摸摸前面的木板,又摸摸侧面的栏杆,突然就高兴的拍打起来,一边拍一边啊啊的说着。金玲玲觉得很好玩,就搬了小板凳,坐到坐坡边上和软软对着你啊一句我啊一句。 两个真小孩玩得高兴,伪儿童顾明华帮柳红英收拾早饭的碗筷。 顾明华一直在进行自己关心柳红英的计划,经常帮柳红英洗洗碗,扫扫地,收拾收拾东西,还挺勤快的把院子里的草都拔了。时不时的还假装童言童语的说些好玩的话,虽然顾明华自己酸的牙都倒了,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柳红英觉得儿子贴心的很,这一阵儿心情也好的很,顾爱国喝酒甚至喝醉摔东西她也不太介意了。 门口传来顾大娘的声音:“红英在家不?” 柳红英一边应着,一边抬头,顾大娘已经走进来了。顾明华忙喊:“大娘好。” 顾大娘摸了摸他的脑袋:“好,明华又长高了。” 顾大娘对柳红英说:“刚在外面碰到爱国,他说你们要找几件明静小时候的衣服给软软穿?我中午回去翻出来,你下午来拿吧。” 柳红英忙答应着:“真是太谢谢大嫂了。你下午不下地吗?等忙完再找吧。” 顾大娘说:“没事儿,我中午回去找出来,明静和明远下午在家,天越来越冷了,早点拿过来给软软穿吧。” 农村最近在放秋收假,顾明静和顾明远都在家。 柳红英客气着:“地里忙不?让爱国下午去地里帮忙吧?” 顾大娘忙拒绝了:“不用不用,地里没多少活了,我和他大伯就弄完了。”顾爱国地里活一点也拿不起来,让他去帮忙是越帮越忙,纯粹捣乱。 顾大娘转身对顾明华说:“明华有空也去家里玩吧,你明静姐他们都在家呢。” 顾明华答应着,顾大娘就匆匆忙忙的走了,地里一堆事等着呢,可得抓紧时间。 中午吃完饭,顾爱国又出门闲逛,柳红英抱着软软去顾大伯家。顾明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顾明静姐弟了,就跟着一起去了。 顾大伯祖父和顾爱国祖父是亲兄弟,在父母去世后分了家,顾大伯祖父是哥哥,继承了祖宅,顾爱国祖父是弟弟,在村西头又划了宅基地起了新房子。顾家人丁一直不旺,顾大伯还有个妹妹,嫁到邻村张庄,有两个儿子,老大张博文比顾明静小一岁,老二张博武比顾明远小几个月。整个晋中姓顾的,顾爱国这一辈就只有这三个人了。所以虽然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顾爱国又好吃懒做,顾大伯对顾爱国还是很不错的,顾大姑对于这个远房堂弟也是很关心。 顾大伯家在村中间,房子坐北朝南。从顾家出来,往北过三家,拐到村中间的大路上,再往东走上六七户就到顾大伯家了。顾大伯父亲前两年走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快七十了,平时帮忙做做饭什么的,顾爱国两口子管老太太叫大娘,顾明华就喊大奶奶。 正是农忙时候,家家户户的玉米基本都收回来了,带着皮堆在自家门口。家里半大的孩子放秋假,大人们忙着犁地种地,孩子们就在老人的带领下剥玉米皮。 把玉米皮扯开,露出最中间金黄的玉米,扯下外面的部分,留下里面几层放到一边。农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钉着小孩子指头粗的大铁钉,钉上拴了粗粗的铁丝。大人们从地里忙回来,把剥好的玉米抱到铁丝旁,用留下来的皮在铁丝上巧妙的缠两圈压一下,一个玉米就被固定到铁丝上。一层一层的绕,玉米一个个的被挂起来,最后形成一个粗粗的圆柱,圆柱中间都是玉米皮儿,外面吊着一个个金黄的玉米。这是个技术活儿,有的人家没缠好,玉米柱子半高的时候会垮塌下来,也有的人家绕得稀,一个玉米柱挂不了多少玉米,家里就起上好多个玉米柱。等到玉米都收完了,满尊子都是金黄的玉米柱,是这边秋收后特有的风景。冬天西北风来了,玉米被吹的干干的,再把玉米一层层揪下来,趁着农闲,剥成玉米粒儿,装到口袋储存起来,或者卖钱或者自家吃,留下的玉米叶子和玉米芯是冬天烤火做饭的好材料。 玉米太多,光靠孩子们扯皮慢的很,大人们在家门外的墙上拉上一根电线挂一个小灯泡,晚上吃完饭都搬上板凳坐到外面,一边剥玉米一边和同样干活的邻居聊着天。什么时候玉米全部剥好挂到墙上,地犁好耙平,冬小麦都种到地里浇上水,什么时候秋收才结束。 当然了,这些活都和顾爱国家都没关系。顾爱国和柳红英只会在晚上到顾大伯家或者认识的人家找人闲聊的时候,顺手扯那么十来个玉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