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穆明,穆明是张澄来到青州文华堂的时候所结识的第一个人。当时他被兄长和文华堂的夫子领着带到文华堂的时候,刚巧遇见在文华堂外大骂‘莫欺少年穷’的穆明。 张渝作为刚刚上任的刺史第一次来文华堂,文华堂的人自然见不得穆明来此处捣乱,正打算暂时将人赶走的时候被张澄所制止。后来的结果自然能够想到。穆明顺理成章的留在了文华堂念书,因为张渝发话的原因,穆明的母亲在青州的一家布坊里面找了一份工,工钱用来维持穆明平时的花销。 其实表面上是穆明的母亲在布坊做工,实际上张渝也有在暗地里资助。不然,穆明哪里能和别的学子一样用上等的笔墨书具?这样的事一持续就是数年,穆明的母亲仍旧在布坊里拿着不菲的收入。穆明则是和张澄一样一直在文华堂念书。 按照道理说,张澄和张渝确实帮了穆明不少,就算张澄兄弟不求回报,也总能或多或少的博得穆明的一些好感吧?就算不求雪中送炭,总不至于落井下石吧?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张澄和张渝兄弟这辈子所有的污名、骂名,都是友穆明所起。 起先,张澄和穆明的关系还算不错,二人之间关系的裂痕还要从一副对联说起。 张澄天资聪颖,经史子集无一不精,可以说是完美的继承了家族的遗传基因。再加上张澄不错的出身、俊秀的样貌、温雅的谈吐,这样的存在很快就成了文华堂的翘楚。 他很厉害,不仅仅他自己知道,而且别人都知道。这么多年来,就算张澄性子低调内敛,但还是因其内在的学识和自带身份光环被许多人推上神坛。 一个人一旦厉害的久了,就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就算张澄没有争心,但若是学堂里有考较,大家还是理所应当的认为张澄拿第一,即便以张澄谦逊的心性决计不会看重这文华堂之中的名次。 但是,若是在这个时候,冷不丁的出现一个比张澄更加厉害的夺走了咋众人心中本来该是他的翘楚的位置,众人也一样会以为张澄会因此恼羞成怒,即便张澄对此事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放在心想,但是别人也一样会脑补。 而张澄如今所遭遇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哒,他因为没有及时答上一副对联,所以从神坛上跌落。即便他并不在意一副对联的成败,但是在众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个被穆明打败的人,成了一个失败者。 就因为一副对联没有答上,就被当做是一个失败者了吗?自打张澄开始念书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目标就从来不是做一个风流才子,而是要向族中诸多叔父兄长一样将目标定到了科举朝堂。张氏族中出了数位名臣,一品大员也出过好几个。 可是张澄不放在心上,别人却比他还上心。自打那次的事情之后,若是穆明在文华堂受一点什么惩罚,人们总会先入为主的将此事往张澄身上去靠拢,总有传言说是张澄被夺了翘楚的位子,恼羞成怒,所以利用自家权势蓄意报复。 然而事实上马上就要科举了,张澄哪有闲心思管这些? 但是别人不这么想啊,这世间最不缺少的就是那些‘伸张正义’之徒,他们总会在明里暗里为那些他们眼中所谓的‘弱者’谋不平。好巧不巧,这个穆明家境贫寒,当初险些被文华堂拒之门外,当然是人微言轻的代表啦。 所以,当初张家兄弟二人的帮助被称为沽名钓誉、假好心,张澄也成了徒有其表。 可是,他们就没人切实的用脑子想想,穆明骄傲到自负的性子又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他平日里行事放荡不羁,顶撞文华堂夫子的事做的还少吗? 可惜啦,以后穆明无论做什么,全都落到了张澄兄弟的头上。 按照道理说,张澄有没有报复穆明自己难道不知道吗?不,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但凡和他过不去的,却都是妒忌他的才学。所以,自从他对上那副对联后,自己也觉得张澄会妒忌他的才学,会来针对他。 这就有点尴尬了,张澄真是百口莫辩呐。 不过,若是此事只是在文华堂之中传开,张澄倒也不必在意,毕竟科举在即,根本不必在意这些流言蜚语。然而事实情况却不只是这样。 因为穆明有才呀,能作诗。尤其是作一些“抑郁不得志、全天下都欠他的”那种诗文。嗯,有时候也会吟诵一些快意潇洒的,当时可受人追捧了。若是论起作诗、比文采辞华。 张澄还真是比不得穆明,但是作诗虽能表达出胸怀天下的志向,但是作诗的人有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这个得另说。张澄是要入官场的人,自然不会将这些放在心上。 但是穆明不,穆明觉得他的才气已经超过了张澄。张澄若是不理他,那就是妒忌他的才学。 就当张澄被推下神坛之后,青州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重修文华堂的藏书阁。 这件事最早就是穆明提出来的,文华堂虽是青州最大的书院,但是藏书阁已经年久失修,而且其中藏书经过多年不曾整理,已经有些凌乱。穆明是个胸怀天下的人,看见藏书阁破旧自然要带头啦,但是他又没钱,不过当地官府有啊,而起他不还是认识一个张澄吗?张澄的兄长不就是青州刺史吗? 所以穆明就主动拜访张渝,慷慨陈词一番说明自己的来意,当时张渝并没有一口回绝,但是言语之中也没有多少答应的意思。用了官场上的话客套了几句,就将人打发走了。 此事再三,穆明就顺其自然的将张渝认为是那种尸裹素位的庸官,说庸官还是轻的,简直是将张渝看做是那种只知道剥削民脂民膏的贪官。碰壁之后,穆明在出刺史府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来讽刺张渝。穆明因在文华堂出风头的缘故,也算是在青州小有名头。而且他所做的这一首诗对仗工整、修辞精妙。这一下子就被时人传开了呢? 其实这事实上,张澄的兄长是青州的父母官,本朝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青州的大小事务就全由着张渝这个父母官来做。若是府衙里有足够的钱财,由官府出钱修一修藏书阁也没什么。 但是关键是府衙里这几年并没有多少余钱,在张澄参加科举的时候张渝的任期也要到了,若是没有什么意外,到时候也能回京。张家世代为官,历年积攒下来倒也有不少家底。所以相对于贪财,张渝更愿意做一些为国为民名垂青史的事。 青州十年之内,必有一两次水患。所以,张渝到任上后就开始准备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建造水渠。而经过数年的积累之下,如今也快要动工了。可是谁知道这个时候,会有穆明横插一脚,要求修建造文华堂藏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