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 身毒取经(一)(1 / 2)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首页

“父支九上,母支九进,子系九延,旁支九转。如其子,子其母,母之父……共转九次,皆屠戮之。”

很可怕,恐怖如斯。三次就把岳父给拉出来了,再三次岂不是把岳父的岳父给弄出来?

妻子、岳父和自身没关系,但和其子女有血缘关系,真的是扒出萝卜带出泥,牵连甚广。

若帝王以这九族血蛾株连罪犯之九族,一人就能带出几百上千人出来。

“为何叫夏蚕商蛾?”范简再问。

越人道:“夏启商汤首立族刑,孥戮为株连子女之刑法。”

范简点头,道:“商鞅说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此为大仁不仁之思想,但用之以正道却是很难。往往会被暴虐之君用来镇压民众,此不可取也!”

重典,自古以来就争议不断。客观辩证,商鞅的话也有其道理。如后世之盗猎野生动物、滥伐树木、权钱凌霸弱小等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仍旧不能阻止某些人的利益熏心。

细算起来,因典刑轻微而以身试法者重多,善良之人与罪恶做斗争白白牺牲性命者何等冤枉。若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无罪而无刑,亦不害良善之人白丢性命了。

再有就是猪队友连累他人丧命,甚至牵累整个队伍。这种人若是提前斩杀,是为“小不仁”,以小不仁救下整支队伍的性命,则为“大仁”也!

不说远的,就说历史上的龙且。这货因自己的骄傲而轻视韩信,在项它提醒潍水有异的情况下,依旧作死。从而连累了整个队伍为其陪葬,连累整个齐国被韩信攻灭。

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号二十万,以救齐,与齐王合军高密。

当时有人对龙且说:“汉兵远来,客场作战必然拼命,其锋不可当。而齐兵、楚兵在自家主场,打不过的时候容易溃散逃跑。我们不如坚璧固守城池,然后以齐王名义征招逃亡的兵将,内外夹击汉军。汉军在外作战,见齐地全部反他,其得不到粮食补给,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可龙且怎么说的,他说:“我知道韩信这个人,胆小怕事,不难对付。今天我来救齐,要是不出战,我还有功劳吗?今天要是战胜了,齐地就有我们一半了。”

等到开战,齐楚联军与汉军在潍水两岸陈兵,韩信派人到上游把水头拦住,然后引兵渡水水浅,能直接趟过去佯攻龙且,假装不敌退走。

龙且大喜,叫道:“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大家跟我追上去,干掉这小子。”

韩信引兵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堵水的沙袋,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

韩信被灌婴斩杀,齐楚联军溃败。韩信在成阳追上齐王田广,抓住田广砍了头。

灌婴追田光到博阳,田横听说田广死了,自立为齐王,领兵进击灌婴,被灌婴在赢下击败。灌婴继续追杀田吸,曹参追田既,全部斩杀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龙且惹出来的,一个骄傲自大的猪队友,他的愚蠢害死了多少人?

假如项它在龙且膨胀骄傲的之时,上去砍了他。

项它便是拯救几十万人性命的大仁慈者。当然,这只是在穿越者眼中。

在当世人眼里,项它恐怕就是第二个项羽了项羽杀上将军宋义。

回到“族刑”的问题上,商鞅所谓的重典也一样,不管刑法多么的严酷,其作用的毕竟是犯人。杀了罪犯,才不会让良善的好人遭殃。

对坏人施以“小不仁”,就是对好人的“大仁大义”。

对坏人的“小人仁义”,实为对好人的“大不仁”。

这就是所谓的“大仁不仁”,多数人是看不透的。普通人能看到的都是近在眼前的小是小非。

以刑止刑,以战止战。

愚腐之人看不透,他们只会做出悲天悯人的姿态,摇头叹息:“战争,始终苦的是老百姓。”

“犯人也人。”

“罪不及兄弟父子。”

“罪不及家人。”

听上去很仁义仁慈,可他们不去深想,因为罪不及家人,才会使那些亡命徒无所顾忌。

项羽在广武要烹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这个亡命徒是真的亡命:“煮吧,别忘了分吾一杯羹。”

恐怕全天下想刘邦这样的人是极少数,更多的人还是会顾及家人的。

“族刑”,被誉为圣王的夏启、商汤发明出来,其本意还是以此来震慑那些亡命徒的,“不为自己想,你总要为家人着想吧!别犯法。”

因各种犯罪事件而受到伤害的人有多少?这些人真的该死吗?

唉!说不清楚啊!

范简留下了血蚕,这东西很不错,交给了傅海棠培育。

有了儿女,做了父亲的范简心态转变,但他这个转变却出现了问题。七情六欲是人的情感,人的温度。

但情感和理智是相对的,求小安逸者无所谓,可以有感情,有仁义。但做大事者不行,必须舍弃太多的东西。

自古帝王、将军都不能妇人之仁。帝王仁慈就会被权臣欺辱,将军仁慈就会吃败仗。

心里产生了问题,范简需要有个人帮他化解。k吧kx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