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神曲(1 / 2)寻荫记首页

1965年秋。乌市,艺术学院教师宿舍楼的一隅。

“从第一阙夜曲,到最后一阙夜曲,中间足足隔了二十年,占据了他短促生命的一半。“

讲话的男子穿着单薄的毛衫,领口和袖口已经毛了边卷翘起来,罩在一件洁白的衬衣上面。

他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眼神温柔而坚毅,面颊消瘦,全身上下都是模糊的蓝灰色,脚上穿一双磨损颇多的军绿色的鞋子,唯独唇上那一撇胡子显得别致。

他对面是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两个男青年手握提琴坐着,凝神在男子的脸上。

女孩梳着两根又粗又长的麻花辫,额前剪了齐刘海,一双明亮的眼睛略带稚气。她安静的立在一旁。

他继续讲道“他在11岁时就爱上了这种夜曲,以至在整个生命中写下了13个夜曲。“

“他的每一首夜曲都有不同的价值,但它们的风味却是一致的,都很优雅甜美,尤其是1776年的佛哈那夜曲与1787年所写的弦乐夜曲,是足为后人所称颂和赞美的。“

着,他将唱片机的唱头放置下来,唱片机悠悠的旋转起来,从里面摇出了一首悠扬的提琴曲,却正是莫扎特夜曲第四乐章。

那曲子时而明亮轻快,又时而高亢激昂,变换莫测。作曲家那颗敏感多情的心随心所欲的驰骋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他已去世了几百年,而人们依旧在他所创造的那个甜美、激情又丰润的世界之中流连忘返不能自已。

乐曲结束之后,男子继续放入了一张唱片。

“1791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在自己最后的年岁里开始创作这首神曲,安魂曲。那年春,一位灰衣人找到他,请他创作这首曲子。背后真正的金主究竟是谁,不得而知。那时他的身体已不大好了,他却认定这位灰衣人是被魔鬼差来要他做这庄事。“

“他如何在推脱与附就之间挣扎的,已不得而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他只完成了其中的几章,这曲子像是写给自己的弥撒曲。他在和死亡赛跑,却没有跑赢,猝然离世。我们今日所听到的大半,是由他的弟子续写完成。“

从轻快浪漫的夜曲瞬间切换到超度亡魂的弥撒曲,让几个年轻人感到惊异。

那曲子起音缓慢,带着无尽的哀思,像是从降下,弥漫在狭的房间里。空气渐渐凝重,几个年轻人屏住了呼吸。

乐曲极力烘托出庄严肃穆的仪式,送一个饶灵魂离开,不知是去堂,还是地狱……却掩饰不住作曲家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在“落泪之日“一章,更完全是被忧伤与阴郁所遮盖。

他们足足听了半时。

向海一直在五线谱本子上记录着。作者35岁,正值壮年,一生醉心于轻快浪漫的夜曲,鲜有创作宗教曲。为何在最后时刻接手创作这首宗教曲子呢?

创作期间的屡次逃避,可见内心的不情愿。尚未完成又离奇死去,更是让人捉摸不透……

他从作者遗笔的“落泪之日“感受到了无穷的悲痛与惊恐。

他那时糟糕的身体状况,怕是更加添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