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等待期望中的巧遇(1 / 2)既然可以重新活一次首页

上次在江边醒来,李万水消失不见。这一次,农儒敏调好闹钟,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比李万水起得早,好留他一起多玩几天,因为农儒敏觉得李万水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话,对自己很受用。

天微亮起身,农儒敏发现李万水还是不辞而别,甚至没有留下最简单的告别的字,就像从没出现过。

再找人,农儒敏知道是找不着了,除非有下一次再巧合相遇。人找不着了,赶紧拿出笔记本,把昨夜聊天的那些话记下来,没来由地觉得自己该珍惜。

仔细回忆昨夜畅聊,并一一记录时,农儒敏发现,其实李万水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甚至包括他的身世。

在李万水夸赞农儒敏时,说人把世界看透得过早不一定是好事。看透的人,极易鹤立鸡群,会取得世人说的“年轻有为”的声誉,而成就过早,德浅不覆载,反使得比碌碌无为者更迷茫。如不能得到开解,易入极端,伤人伤己。

又如果正好最重要的故亲离世,最后的羁绊也没有了,活着就已经归入尘埃。

整理昨夜的聊天记录,回忆起昨夜李万水平淡如水的表情中,在朦胧夜色里也带着几分唏嘘,农儒敏随即想到,李万水既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他。

从李万水那些话里,农儒敏如做勘探工作一样,推演出李万水的身世脉络。他认为李万水曾有过过人的成就,在他为自己的成就埋头奋斗的过程中,忽略了父母和爱情。当他成就斐然而回头时,发现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换回已经失去的故亲,从此放弃一切,了然于心,归入尘埃。

李万水说,放弃和得到一样,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同的人,这个过程的长短不一。但放弃和得到又不一样,得到永无止境,而且负重在不断的增加。最开始放弃之时,会有不舍,但随着负累减少,就变得越来越容易,当最贴近天地时,一定会明白放弃是让人轻松、让人愉快无比的。

依照李万水的话,农儒敏推断,李万水也不是一开始就放弃了一切,他也经历了一个极其挣扎的过程,最终放弃了所有。

那时的农儒敏又不解的是,一般来说,人放弃财富后,为僧为道,专注于灵魂的解脱。但李万水却选择了孤身天涯,是他没有机会为僧为道吗?按李万水自己的话说,人如沙尘,才最近天地。

也就是说,李万水认为为僧为道依然在欲海中,而且那是比世俗之欲海更大的欲海。世俗求财渴名,贪色钓誉,遮住脸,蒙住良心,并不难以获得。可要超然物外,追求灵魂或者整个人得享极乐,这是枉测天意,这是另一种穷奢极欲。

通过对三次见李万水的详细回忆,整理并记录好。从这些谈话记录中,农儒敏勾勒出一个他意识中的李万水,这个意识中的李万水,带有农儒敏自己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认知。

或许是因为“殊途同归”,当农儒敏也行走在天地间时,他心中的李万水变得越来越清晰,就像陌生的知心人。当在旅途中陷入迷茫和困顿时,农儒敏会以李万水为精神力量,支撑自己继续前行。

在农儒敏心中,李万水是有资格做自己的精神导师的,想自己有车有一些存款,有基本生活保障,不用为酷暑和严寒而急匆匆如候鸟一般迁徙。而李万水什么都没有,只有还活着的生命,但他仿佛很是享受一无所有,并无孤身天涯的惆怅与迷茫。

农儒敏还记得,在祁连山那天夜里,他问李万水,如果离别,是否还会见面。李万水告诉农儒敏,每到冬天,他都要回到南方去,回到农儒敏家乡那片土地上,但李万水说最好不要再见到阴魂不散的农儒敏。文笔斋bz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