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诗雯听到陈飞居然蹦出一句诗词,不禁笑了出来,就像是一个逗乐的游戏节目突然谈起了道法自然,陈飞也跟着傻笑“你肯定在笑我吟诗了是吧?嘿嘿,不知在哪儿看的,跟你一聊天,突然觉得自己属于文化人了,竟然就出口成章了!”
肖诗雯边笑边连连夸赞,陈飞的信息很让她受启发,是呀,人要活在当下,复习重考是寄托了另一个希望。同时也许,大家都看出来了肖诗雯内心的倾向,只是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支撑。
在这通雪片飞舞的短信交流之后,肖诗雯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她要上华侨大学传媒专业!她已经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地要开展新的生活了,世间上没有一剂比代替更灵验的良药,就是在自己彷徨萎靡的时候,用一种更新,更有希望的方式来替代眼前的窘境,会帮助自己很大程度上摆脱旧时的苦恼。
雯妈说人生就像走迷宫一样,选择一条路径,也许最终的出口就会不同,肖诗雯还不知道,她作出的这个选择会让她的人生变得怎样的与众不同,也或许,正因为这个选择,才会让她跟陈飞越走越近。
高考毕业的这个夏天,本该是人生中最放松的夏天,肖诗雯并没有远行,她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看书,看电视节目。考大学之前,肖诗雯多么希望自己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不用钉在书桌前,想看电视也行,想跟同学约会吃饭也行。想出去疯跑也行,无拘无束的。可是真正到了这个时候,她又觉得做什么都没那么开心。约见同学肯定要说到高考成绩,录取院校。出去疯跑,自己似乎已经过了那种小野马一样的年龄,出去旅游吧,天气太热,去哪里都是闷暑的天气,即便在家看电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儿童电视剧循环往复地播放。最奇特的是,肖诗雯再看到酷夏的节目,不像以前那么的激动了,她看着乐队的人上节目,接受采访,为了配合节目效果回答着言不由衷的问题。特别是陈飞,跟自己平时接触到的陈飞判若两人,节目上的陈飞要会装傻,被主持人批评也不能回嘴,回答任何问题最终都是冠冕堂皇的标准答案。而四周的其他乐队成员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所有的人都像受操控的牵线木偶一样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完全失去了本人的活泼特色,就好像摄影机和录制现场是一个巨大的气压仓,把本来活蹦乱跳的几个少年拘的高度紧绷,害怕随时爆炸。而肖诗雯每次把视线触及到陈铭超的时候。都本能地反胃,他那麻瓜一样的大脸阴沉沉地占据着画面的一角,每次回答问题,都翕动着厚厚的嘴唇,眼睛半睁不睁的,好像自己才是那个备受瞩目的巨星,竭力的保持低调。
所以肖诗雯干脆把电视关掉,雯妈对肖诗雯的这一改变百思不得其解,她的解读是,女儿长大了,不再对这种幼稚的东西迷恋了,可是女儿不再在电视前手舞足蹈,狂欢嬉笑,转而安静内敛的时候,雯妈又觉得喜忧参半起来。
肖诗雯开始喜欢看书,沉浸在文字的包围里,很享受这种一连串文字流转到脑子里同时生成画面的奇妙合成,就像自己把读到的文字能同步拍成电影的感觉,每一帧画面,每一处景色,每一个人物,他们的头发,面容,表情,甚至声音,文字都赋予她极大的想象空间,在书里,这些人是鲜活的,有强劲生命力的,让人触动的。
她也很享受翻书的时候,那种擦擦的轻微响声,还有厚厚的一本书从第一页到越读越薄的成就感,而且即便对于一本书,她看过同名改编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可是再次看原著,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彷佛,书是一本厚厚的纸质著作,而象征影视作品的CD光碟在纸质著作的中心切了下去,只留下中间圆圆的,集中的故事脉络,而同样有价值的四边角,被无情地切去了。
这个夏天肖诗雯的书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不但有流行小说,还有经典著作,她认认真真把红楼梦从头读到尾,她能从文字里更加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情绪起伏。她读外国译本《飘》不但被书中描写的有着惊艳的绿色眼睛的斯嘉丽所吸引,也被那一段缠绵真挚的爱情所深深打动,她甚至翻出了爸爸的藏书《红岩》,读着读着,被最后囚牢里的革命者的大逃亡描写,感染的热血沸腾,涕泪交错。每一本书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同时,放佛用这种方式来和肖诗雯交谈,用这些故事为引线阐述人生的哲理,解答她内心的疑惑。特别她看到爱漂亮斯嘉丽在困难的战争时代带领仆人挖棉花,最在意的双手都变得无比粗糙,但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奋斗的勇气,她不禁双目湿润,自己才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振作不前,斯嘉丽面临的可是生死存亡的生活,“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书里的这句话也像火把一样把肖诗雯的内心照的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