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银子啊,而且你年纪还小,出去做工也没人会要你的。这个茅草屋虽然简陋,但是咱们修一修,这个冬天总能过去的。你要是怕冷,等明年春天我们在找人来好好修缮一下就好了。”
陶氏听说萧清雨要去县里租房子,连忙劝阻道。
“娘,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三个老幼妇孺在村子里能做什么?咱们现在又没有田地要种,之前租的地被张家收回去了,就算有地,咱们三个谁能种?”
说着,萧清雨轻轻拍了拍陶氏的手背。
“与其到时候困窘得不知如何是好,还不如收拾收拾去县里。到时候你在家里坐坐女红什么的,送出去卖掉也方便。另外咱们和大哥离的也近一些,大哥在县里那么长时间,肯定有认识的人,到时候咱们找活他也能帮一帮。”
萧清雨早就不想在顾家村呆着了,去县城赚银子的机会才多一些。
实在不行,自己做些好吃的,让陶氏出去摆摊,都比在村子里种地好的多。
“可是……县里赚钱哪有那么容易,县里租房子也很贵啊!”
陶氏仍有些抵触。
她在村里呆的时间长了,什么东西都熟悉了,不想再奔波去县里,一切还要重新来过。
萧清雨知道她的想法。
简单来说,顾家村就是陶氏的舒适圈。
虽然实际情况并不舒适,但是陶氏就是不想去县城那个不确定的未来。
萧清雨见陶氏不愿意离开,她看到一旁的萧成乐,眼睛一转,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没有母亲不疼孩子,自己从萧成乐身上下手更容易说服陶氏。
“娘,你有没有想过小乐呢?他今年三岁了,过了年,就四岁了,等我们去县里赚到银子了,以后可以送小乐去学堂。这样我们家以后就有读书人了,小乐要是肯努力,考个秀才回来岂不是更好。”
“读书?秀才?”
陶氏听了这话有些诧异,她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些。
在她看来,小乐大一点就在家里帮忙做事。
等到十多岁,送出去做个学徒,学一门技术,等到出师了再娶一房媳妇,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万万没想到还能送小乐去上学,萧清雨这话,给陶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清雨,你年纪小,不知道读书需要多少银子。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最后也没能考回个功名回来。”
陶氏以前看到过很多这种例子,最后没考取功名,也没有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潦倒,她不愿意儿子变成那样的人。
“娘,就算不能考功名,小乐读书识字之后,也可以去县里的酒楼,布店,当铺这些地方当账房啊!而且读了书,以后能干的事就更多了,招工的都愿意要认字的。”
萧清雨见陶氏这么悲观,换了个方法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