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村看上去要比张家村大多了,不远处就是山,一进村口就是一个大湖,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上,湖面上一片波光潋滟,湖中残留着一片片苍绿的荷叶,这个时节自然是看不到荷花了,但能让人想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因为有了这一湾湖泊和荷叶的映衬,让整个花莲村无端地多了一些灵气。 张小北虽然喜欢湖景,但想着有要事要办,并没有逗留太久。 两人沿着湖岸走了一阵,中间碰着个放牛的男娃,张小北向他打听李修文的住处。 男娃说得很清楚:“你就顺着这湖一直往前走,走到头,花最多的那家就是他家。” 张小北道过谢,跟着娘继续往前走。 大湖尽头有三户人家,中间那户房屋四周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什么月月红、鸡冠花、凤仙花、茉莉花、菊花等等,有些正在盛开,有的已经开败了,还有即将盛开,张小北只能认出其中几样。 他们绕过花丛,找到正门,只见院门紧闭,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家。胡氏忐忑着敲了门,过了一会儿,才有个男声应道:“谁?” 胡氏张口答道:“我。” 接着,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嘎一声开了。 开门的正是李修文,他看到胡氏怔了怔,张小北赶紧站到前面,笑盈盈地招呼道:“李大哥,我是张小北,我来拜访你了。” 李修文见是张小北,轻轻笑了笑,“原来是你呀。” 张小北拉着胡氏向他引荐:“这是我娘,本来我想一个人来的,但我娘不放心,就跟送我过来了。” 李修文招呼道:“请进。”他闪身把两人让进门。李家的院子还挺大,院子里跟院外差不多,也是种满了各式花卉,还有一些比较少草的药草似的植物,只南面留下一块空地,上面还有钉耙,锄头等农具,看样子是想开垦菜园但最终未果。张小北还好,但看在胡氏心疼不得了。这么一块地就这么空着太可惜了,种菜多好呀。 李修文解释道:“家里只我和娘两人,我娘进日去探望朋友了,来,你们随便坐。” 他们说着话就进了李家的堂屋,张小北观察了一圈,发现李家的房子很大,房屋造得也好,青砖灰瓦,大滴水屋檐,房子大是不大,可是看上去很空,里面虽然称不上家徒四壁,但了必有的桌椅之外,再无其他家什。 李修文显然不太擅长招待女客,他显得不太自在地说道:“你们先坐,我去砌杯水。” 胡氏说道:“李先生,你不用客气的,我自己来就行。” 李修文到底还是尽了主人的礼节,给两人倒了两杯凉茶。 张小北看到李修文的不自然,他知道这个时期人们还是十分注重男女之别的,估计读书人更注重,他倒没算到李老夫人不在家,真是失算了。眼下之计,就是先解放李修文吧。 他主动说道:“李大哥,我有些事要请教你,咱们能到你的书房去聊聊吗?” 李修文:“……”不知真的,他就是觉得莫名地好笑,不过随即又觉得去书房的话倒也不错,只是他娘不在,把胡氏一个人扔在这里又有些不妥。 张小北又说道:“没关系,我们又不是外人,让我娘在院子里歇一会儿,我跟你说几句话就好。” 李修文对胡氏礼貌地笑笑,“张夫人,不必客气,请自便,我跟令郎去去就来。” 胡氏第一次被人称张夫人,一时难以习惯,她连忙说道:“没事没事,你们去吧。” 李修文领着张小北到书房去了。 再说胡氏,在屋子里呆着无聊,然后就到院子里转转,转着转头又看到那片空地了。她想,这块地虽然错过了春夏那一茬,但不能错过秋冬这茬菜呀。现在平整好,还能种些白菜萝卜芥菜之类的。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她就帮忙把这地给翻了吧,反正农具院子里都有,胡氏开始埋头捡石子、翻地。 而张小北这时已经跟李修文到了他的书房里。 李修文的书房很宽敞,这是李家唯一不觉得空的屋子,四壁的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籍、画册。靠窗有一张长条黑木书桌,上面放着两本画册,一些笔墨纸张,还有一些画画用的颜料。 李修文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指着另一张椅子让张小北坐下。 李修文开门见山地说道:“小鬼头,你说吧,找我什么事?” 张小北嘿嘿一笑,先给李修文戴了顶高帽:“兄台果然目光如炬。” 李修文哭笑不得地摆摆手,意思是你赶紧说吧。 既然对方开门见山,张小北也就不打算再绕圈子了。他开明宗义地道:“李大哥,我实话跟你说了吧,我想读书,想拜你当我的先生。” 李修文对此倒也不觉奇怪,他的猜想也是如此。 李修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张小兄弟,其实在你之前就有人来问过我,但都被我一一拒绝了。” 李修文顿了顿,接着说道:“实不相瞒,我此生的志向并非举业,平日读书不喜四书五经,作文不喜八股,一切全凭个人喜好,我这样的人如何又做得老师?岂不是耽误你们这些学子?况且,我也知道你们的家人为了你们能够读书,往往倾尽全家之力,我怎么忍心懈怠你们?我既不想懈怠学生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意,唯有拒绝你们,还望小兄弟和令堂能够理解。” 李修文说完,静静地看着张小北,张小北笑了笑,也缓声说道:“我倒是能理解李大哥的心思。不过,我觉得李大哥还是太谦虚,想得太过长远和细致。老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只要尽力了,学成怎样,全看我们的造化,这怨不得谁。而且读书的根本是明道理,知是非,长眼界,至于能否进学、中举,那得看机遇和个人造化了,有时非人力所能左右。” 李修文目光中露出激赏之意,他慨叹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 李小北顺着杆子往上爬,接着说道:“既然先生觉得我这么好,何不破例收下我这个学生?” 李修文朗声笑道:“我倒是有心收你,只是还有一件,家母素来喜欢清净,最所吵闹。不过,你若是有心向学,我倒是可以教你一些。” 话说到这份上,李修文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收你为学生是不可能,但我可以私下里教教你。其实这个,张小北也觉得不错,可是他又一想,偶尔麻烦人家一两次可以,时常麻烦就不好了。 再者说,看看李家过得也不十分宽裕,他还想着帮帮他们呢。 他沉思片刻,接着又说道:“李大哥,你别怪我心直口快,你既不以科举为业,恐怕还不擅种田之事,长此以往,先生以什么为生?我劝大哥可以考虑一下收学生的事,——我知道李老夫人怕吵,喜静,可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爱吵闹的熊孩子呀,你看看我,多安静多懂事。大哥以后就专招我这样懂事又不爱闹的学生不就好了?学生在精不在多嘛。李大哥,你先别忙着拒绝,等老夫人回来后,你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也不迟。” 李修文充满笑意地看着张小北,静静地看着他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劝告自己,静静地看着他大言不惭地夸奖自己。 张小北也懂得适可而止,既然话已经说完,他们就该告辞了。他便起身告辞。 李修文稍作挽留,便起身送他出来。 两人一到院子里,李修文便有些呆住了。就见原先的空地已经被翻了大半,翻好的土地被弄成一条条整齐的垄,一看就是行家干的。 胡氏见他们出来,赶紧起身,一边擦着汗,一边说道:“我在院子里闲着没事,就顺手把地给整了,你们可以种些萝卜白菜大葱之类的菜,过年就不用买了。” 李修文用充满感激地说道:“多谢张夫人了。” 胡氏一听到他喊夫人夫人地就浑身不自在,忙不迭地摆手道:“俺一个乡下人,啥夫人不夫人,你叫我胡婶就行了。” 李修文笑道:“好吧,那就多谢胡婶了。” 胡氏跟李修文说着话,拿眼觑着张小北,她特别想知道两人聊得咋样了。 张小北走过去拉着胡氏道:“娘,我已经跟李大哥说完了,咱们也该回家了。” 胡氏只好说道:“是呀,天也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两人跟李修文告辞。到临走时,双方又因为礼品的事起了争执。 李修文坚决不要礼品,胡氏坚决要送,双方就僵持在那儿了。 李修文没有相关经验,同时他又觉得拉拉扯扯不好看,一急起来,脸都有些红了。 张小北见此情形,只好劝他娘道:“娘,罢了吧。咱们以后再说。” 最后,他想个了个折衷的法子,把自家做的绿豆糕和香酥蚕豆留了下来,跟李修文说道:“李大哥,我们那儿的规矩是上门串亲戚看朋友都不能空手,不然会被人笑话的。这两样东西都不值什么,是我们家自己做的,一点心意,你和老夫人就当尝个鲜儿吧。” 李修文一听这个,也不好再拒绝了,只能收下了。 李修文送两人到门外时,才对张小北说道:“你说的事,容我考虑考虑,过几天给你答复。” 胡氏一听对方这么说,就知道事有五成指望了,她满怀欢喜地说道:““没关系,你们尽管考虑,过个两三天,我正好去镇上卖东西,路过这里,顺道把菜种送过来,你到时告诉我就行。” 这也正好解决了李修文怎么去通知他们的难题,他说道:“这样是好,只是又要麻烦胡婶了。” 胡氏不在意地道:“这有啥,俺们的气力又不值钱,菜种家里也有。” 李修文点头:“那好,就这么说定了,那时我娘应该会在家。”三人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