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人,
沮丧。
为了铁,为了铁矿,任它山迢路远,崎岖艰险,先知不远万里(误),寻到自家部落。不但杀退正在入侵的生蛮,救(狗头)人于水火,更是为了杜绝隐患,避免事后生蛮对自家的打击报复以及可能的骚扰,还起兵清剿生蛮营地……
此情此意,狗头人铭记在心。
“去了要好好干。”
“要做有用的人。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有用的,是有帮助的。”
“我们或许因为弱小落后帮不上多少忙,但我的的态度,必须明确展现。他们或许并不在意,但我们自己必须态度端正。”
……
且不提这些巫师的教诲,历历在目声声在耳。自来到华夏先居之后,穿的衣裤,吃的食物,住屋床铺,装备工具……雇员们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这是我们好不容易请来帮忙的朋友。”先知如是告知华夏人。华夏人对狗头人员工的友善和照顾,有目共睹。
.
“这是机会。这是展示和回报的一次机会。”狗头人领队如此对其它受雇人员讲到。
“领队说的对!”所以,全雇员在冶铁准备期间非常地积极努力。
然而……
.
连矿石都不认识的华夏,怎么随便拿个冶炼工具出来,就能跨代碾压咱家的呢?
……
那肯定是因为先知的缘故了。
不愧是【先知】,真是厉害。
可,好不容易出现的机会啊……
.
“皮桶”的出现,将“大茶壶”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试用过“皮桶”后,高效和省力两个词直接浮现在狗头人的脑海。
使用大茶壶,虽然也有轮休,但要准备细粮熬制的汤粥,并添加难得的蜂蜜(?),以提供鼓风时劳作者消耗的能量——除非无限换人。皮桶不需要,有三四人,普通的轮休,就足以胜任……
.
一无是处啊,大茶壶——
狗头人情绪低落。
更让狗头人失落的是,这样的好东西,先知还觉得“不行”,还要再拿其它方案继续测试。
这不是用手容易累吗?那就换脚吧。
于是有了方案二:跷跷板。
.
之所以叫“跷跷板”,正是因为新添加的组件在使用之时,和跷跷板一样,这头翘起那头翘,两头上下往复。
结构很简单,就是跷跷板的一根中轴外加一块长木……落实到具体,暂时是两根木头十字相交。
工作原理……姑且也叫它一声“原理”吧。不是会翘起落下吗?上翘时拉起皮桶进气,下落时压缩气囊喷气。
考虑到要单人使用,也就是一个人,双脚分踩两头,然后通过左右脚将体重分配到跷跷板的不同侧边——是的,说是用脚,更多的却是依靠重力,也就是依靠自身的体重来动作——从而使得另一端翘起,所以,杠杆两边差不多等长。
为了站立平稳,先知还在旁边专门建了一个“单杠”,用于踩动时扶手以保持身体平衡。
至此,“跷跷板”的实测结果,获得了先知的……不满意。
是的,“第一版”,先知不满意,因为缺点太明显。
.
由于使用之时,使用者必须横跨中轴两侧,好对两边使力,所以脚离中轴不远,最多大半个肩宽。这样的,实际上是力量换距离的费力杠杆模式。好在体重的优势够大,费力一些也无需太过在意。
但是,跷跷板越长,杠杆就越费力。而想省些力,跷跷板就不能太长;而跷跷板不长,那翘起能达到的高度也就高不了……
低就低了。大活人哪能让尿憋死?!
先知一抓头皮一摸下巴,将“皮桶”,换成了三角形的皮老虎(水滴形,非皮碗)式木制鼓风器(大型)——不是因为跷跷板越靠近中轴,板下的空间高度越低,导致不能使用大型皮桶吗?俺直接给你换成三角的,总行了吧。
.
三角风箱的结构不复杂,至少先知从自己记忆中的实物外形推测出来的结构,并不复杂。
主体部分是一个皮囊和上下两块三角板——不是真“三角”,而是前窄后宽的梯形。前窄处是喷嘴所在,后宽的两只底角也可以是圆弧形又或其它。
皮囊就是气缸,就是“皮桶”的皮桶部分,夹在三角板的中间。两块三角板,下侧的相当于“皮桶”下部的底盘,用于固定皮囊,连接喷嘴;而上侧的则类同“锅盖”,只是运动模式有些变化。
皮桶式的往复运动是依靠锅盖整体上拉下压。而三角式的,则是以上侧三角的顶角为轴,上下掀动底边——如蚌壳的开合。
嗯……从侧面看,两块木板就是一个点延伸出来的两条线。
上下三角板的顶角相连,上侧木板向上掀动,即上下木板间夹角增大,牵动皮囊扩张而进气;上侧木板向下按压,夹角减小,便压迫皮囊内气体从顶角喷嘴处流出。
.
也正是这种“掀动”的运行模式,才使得三角板之所以是“三角”,而不是其它,尤其不能是前宽后窄的倒三角。
通过最基础的一些几何知识可知,越靠近连接点,也就是转动轴的夹角附近,“掀动”往复时的体积变化也就越小。换句话说,三角板如果“以底边为轴”,那么开合时的体积变化就会远小于“以顶角为轴”的形式。
换句话说,前端的面积效用低,因为高度变化小。
原本木板的形状,方的圆的都可以……考虑到重量和材料消耗……还是“三角形”的最合适。
.
“皮老虎?大型”,做出来了。
大型之大,在于木板和皮囊的大,开合角度却依旧有限。
没办法,跷跷板不能太长,能翘起的高度有限……只好加大底边以扩充气囊的有效体积了。
测试很顺利,连接跷跷板后的运作很顺畅。
至此,【跷跷板型鼓风机第二版】正式完成,并最终迎来了先知的……再次不满意。
没错,还是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