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1 / 1)青鸾首页

在朱允炆大婚以后,朱元璋越发对自己的一切安排觉得满意。他已将当年跟随自己建立王朝的一竿功勋之臣几乎拔除殆尽。徐达、常遇春、刘基、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他们或病死终老、或下狱抄家,不会再对自己的子孙形成什么威胁。至于北元蒙古人这边亦被王师驱逐出境,且有他的藩王儿子们镇守边疆,可以说如今的朝廷是政权稳固,四海升平,高枕无忧。  “允炆,你看朕已经帮你将朝廷都肃清了,等将来你继位以后,他们都会拥护你。而边关有你的皇叔们把守,固如铁桶,那些蒙古人都不敢再来找麻烦了,你就放心做个太平皇帝吧。”朱元璋捋着龙须慈祥地看着自己的孙儿,脸上颇有得意之色。  朱允炆迟疑了一下,随后谦恭道:“允炆谢皇爷爷费心绸缪安排。”  “嗯?孩子,你怎么了,看着好像有心事,说出来给朕听听。”朱元璋选定了这个孙儿做继承人后,或许是因为之前痛失懿文太子,所以把自己膨胀的父爱与祖孙隔代的宠爱一股脑儿地全弥补给了朱允炆。但凡眼前这个宝贝疙瘩有任何细小的不如意,他都当作要紧事情来郑重处理。  朱允炆微皱着眉头,抬头看了看朱元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别怕,孩子,说吧,一切有皇爷爷给你做主。”耐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朱允炆思考了片刻,行了个礼,恭敬道:“皇爷爷,外敌入侵有叔父们抵御。那如果是叔父们对朝廷有了异心……允炆,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忽的僵住了,他微张着嘴一下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有异心的大臣他都已连根拔除了,可面对自己的儿子,他再铁血也终究是下不去手啊。就如之前朱樉和朱两兄弟为了争夺储位闹出的丑事,他都竭力压下了。目前就他所了解的,其他的儿子都还是很忠诚于他这个父皇、忠诚于朝廷的,可在他百年之后呢,自己的孙儿是否还能镇得住他这些叔父们呢?  其实早在当年朱元璋定下分藩政策,由自己的儿子镇守疆土的时候,就有个叫叶伯巨的国子生上表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日后恐有尾大不掉威胁朝廷的隐患。长此以往,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也许将会在大明王朝上演。可当时的朱元璋正直意气风发的时刻,他非但没听劝谏还将此人处死了。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提撤藩的事。所以今日朱允炆提及此事,令他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毕竟藩王的势力也都是他为了节制重臣兵权过甚而一手培养起来的,不是吗?难不成要他认为儿子们都是狼子野心,他自己养虎为患吗?  “那依你的意思,将来如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把问题又丢还给了自己的孙儿。他终究不是圣人,没法承认自己决策有误,自己打自己的脸。况且,他不能护着这个孙子一辈子,有些问题还得让他自己学着去面对。  朱允炆沉思冥想了一会,回道:“若是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允炆会先动之以情。毕竟血浓于水,他们都是我父亲的手足,而且一直以来,叔叔们对我这个侄儿也很关爱,相信他们不会太为难我。”  “若是亲情感化不了呢?”朱元璋追问道。  “若是亲情感化不了,允炆就晓之以理。按着朝廷礼制,他们虽是我的叔叔,但更是君臣。身为臣子,终于朝廷、终于主上,这是最基本的。再不济就撤藩,收回他们管辖的权力。如果撤藩还不行……”  “怎样?”朱元璋试探地问道。  “那允炆就只好发兵征讨他们了。”  说完,祖孙两人都陷入了沉默。朱元璋知道,朱允炆说的已经是最理想的处置方法了。这个孙儿看似年幼,但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可以放心将皇位传给他了。可是如果朱允炆说的这种情况以后真的发生,那自己的子孙后代岂不是要自相残杀了吗?  朱允炆看着自己的皇爷爷一脸纠结,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看来他方才说的那些并未让对方觉察出自己其实另有私心。自从那日表白被拒后,他虽未再去找康青鸾,可心中并没有放弃,苦思许久才想出撤藩的妙计。  相比自己日后要继承的大统,朱棣这个区区的北平燕王就好比是萤烛之火与日月争辉。在自己深情表露之后,康青鸾居然还是对他念念不忘,对自己丝毫不留情面。燕王不是手握兵权,这些年不断培植势力,在北境风生水起,朝廷对他夸赞不断吗?那就等着看看他是否真的如此英武不凡,能抵挡住一切攻势!  他要让世人知道,他朱允炆才是真正的大明之主,整个天下将来都是属于他的,他想要的一切都可以拥有,包括人。  偏殿中,王清端着茶盘悄悄地退了出去。他本是要进去奉茶的,但听里面爷孙俩聊的热络便没有进去打搅。    出了乾清宫的朱允炆心中虽有窃喜,但仍旧有些忧心忡忡。朱元璋对他提出的撤藩没有异义,可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他还没理出个头绪来。不知不觉他走到了东角门处,见他的侍读黄子澄正在等候自己。  “殿下,子澄在此已恭候多时。今日殿下向皇上请安的时间比平日久了许多,且子澄看殿下愁眉不展,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我今天与皇爷爷聊起了日后如何治理江山社稷。”  “那令殿下为难的是?”  黄子澄乃朱允炆心腹,对其忠心耿耿,所以他未加隐瞒道:“我那些藩王叔叔们各个都手持重兵,割据一方。我担心如若他们日益壮大下去,日后不服我、对我有了异心,就拿他们无可奈何。”  听了他的困惑,黄子澄微笑着开解道:“殿下,子澄以为这事您不必过分担忧。”  “怎么说,黄卿家是有什么好计策吗?”朱允炆一脸希冀地看着他。  “殿下,诸王拥有的不过是区区数万护卫兵力,他们只能守卫自己的封地,对朝廷构不成大的威胁。就算目前兵力最多的燕王也不过节制十数万,与朝廷百万雄狮比起来不足为患。况且历史上藩王作乱都成不了大气候,就说当年汉朝的七国之乱,最终也是藩王们自取灭亡。如若他们来犯,殿下届时只要召集王师讨伐即可。所以殿下无需太过忧虑藩王拥有多少兵马,只需日后多加管控,别再任由他们扩充兵力即可。如此这般,藩王的兵力与朝廷相比起来,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殿下您大可放宽心、高枕无忧。”  听了他的一席话,朱允炆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拱手道:“他日我若亲政,还需黄卿家您在旁多多提点才是。”  “子澄定当倾尽毕生所学尽心辅佐殿下。”黄子澄恭敬一揖。多年的陪伴令君臣二人之间已建立起了十足的默契。    在接下去的时日里,朱元璋的健康每况愈下,最近几日更是连进食都变得有些困难,康青鸾收到消息后便连夜进宫探望。乾清宫内,朱允炆悉心在龙榻旁侍候,见到康青鸾前来,微微颔首示意,并未言语太多。那夜储秀宫表白之后,这是二人首次照面,空气中透着些许尴尬的味道。  “丫头……”朱元璋听到响动,微微睁眼,看到康青鸾便向她伸伸手示意。  康青鸾听到召唤忙走近半蹲在床榻旁,看着眼前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如今油尽灯枯的模样心中不免悲伤,开口道:“父皇,儿臣来了。”  “他们做的东西不好吃,朕都没胃口。朕今日想你做的山楂糕来了,那滋味酸酸甜甜的,甚是开胃。”朱元璋像个小孩子一样,嗫嚅着。  康青鸾鼻子微微发酸,这些年她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可再次面对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哀痛。努力扯出一抹微笑,她语带哽咽道:“父皇想吃山楂糕了对吗?那儿臣这就给您做去。”背过身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随后转过来微笑着继续道,“父皇您稍等一会,很快就好。”  朱元璋虚弱地点点头。  康青鸾站起身,正欲步出宫门,朱允炆忙跟上来,开口道:“青……小姑姑,这么晚了,你真要去做山楂糕吗?”  “无碍的,御膳房食材都有,我很快就能做好。”康青鸾并未抬眼看他,匆匆回了一句,便带着莲儿去往御膳房了。  朱元璋吃了康青鸾亲手做的山楂糕后,似乎精神真的好了一些。  “来父皇,再喝口水。”康青鸾小心翼翼地将茶杯递至他嘴边,让他慢慢饮下一口。  “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快到亥时了。”王清回道。  “父皇,不早了,您歇息一会吧。”康青鸾轻抚他的背脊替他顺气。  朱元璋摆摆手,回道:“朕躺了一天了,这会不困。你们累了就下去歇息吧。”  “父皇,儿臣不累,您若不想睡,儿臣就陪您聊聊天吧。”  “皇爷爷,允炆也不累,允炆也陪您。”  “傻小子,你这阵子一直守着朕,没好好睡过一觉,眼圈都黑了,快回去睡一觉吧。这里有青鸾丫头陪着就行了。”  “这……”朱允炆看了看康青鸾,“好吧,那允炆先退下了。”  “好孩子,去休息吧。”  待朱允炆与侍从们都退下后,康青鸾扶着朱元璋坐起并在他身后垫了床棉被,好让他舒服地靠坐着与自己聊天。轻轻掖好被角,她乖巧地坐在龙榻旁。  “丫头,这些年亏得有你照顾,我老人家才能舒心不少。”  “父皇,您别这么说,您和母后视儿臣如己出,处处维护,多番宠爱,儿臣就是做再多也报答不了你们的恩情。”  “朕知道你孝顺,只是没能给你安排一个好归宿,日后见了你母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能够在你们身边侍奉,青鸾此生足矣。”  说着说着,朱元璋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道:“丫头,你替朕把那桌子上的锦盒拿来。”  康青鸾起身去将锦盒取了来递给他。  “这是给你的。”朱元璋示意她仍旧坐下,“你打开看看。”  纤手轻轻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卷诏书。康青鸾疑惑地抬首看向朱元璋,接着谨慎地将其打开。  “是遗诏……”  朱元璋点点头,和蔼可亲道:“看看朕吩咐的这些,你可满意?”  康青鸾低首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逐字逐句地看完后她已泪流满面。泪目看向身旁慈祥的帝王,喃喃道:“父皇……您……”  朱元璋柔着眉眼看着她,微笑着道:“朕想了好久才想出这个法子。以后若朕不在了,你就将它带在身边,也好护你周全。这样朕就不用担心没朕替你做主,你这傻丫头会让别人欺负了去。”  “大家都对儿臣很好,不会有人欺负儿臣的。”  “你这丫头心眼好,老爱帮着别人,替别人奔走出头。你自己说说,光朕的龙须,你扯过几回了?明明是个小丫头,却也有万夫不当之勇,真真是胆大包天。”说的是责备的话,口吻里却满是一个父亲的宠溺。  “父皇,儿臣知错了。”  “唉,你终究是个女孩子,又没成家,没个男人在你身旁保护你,朕实在是不放心。所以给你这个,朕去也去的安心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朕殡天,好歹余威仍在,还是有些作用的。你说是不是?”  “父皇……”康青鸾再也抑制不住,扑在他身上,放声哭了起来。  “丫头,别哭,若是哭丑了嫁不出去,可不能怨朕。”  康青鸾被他逗得破涕为笑,方才悲伤的气氛缓和了些。  见她止了哭泣,朱元璋继续道:“朕还有件事情想托付给你。”  “父皇您说,儿臣听着。”  “允炆这孩子也是可怜,小小年纪没了父亲。他又生性怯弱,以后朕若不在了,你帮衬着他点。若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也要多提点他。你这孩子,虽然是个丫头,但朕知道,你心里明镜一样,是非曲直,全都通透。”  康青鸾点点头,郑重回道:“父皇,儿臣记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