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装甲工程兵(1 / 2)山巅之墟首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山巅之墟新”查找最新章节!

“复制人的自我怀疑,可能集体发生,通过诱导方式。这是灯塔始料未及的。”

复制人生理及心理初探作者林慕白

张寻宁从后面闪出,对着两台扭捏前行的机器人开火。轻易将其打成碎片。这支枪,完全没让他失望。他拉开枪机,可以看到里面的晶体,颜色变得更深了一些。

地面再次剧烈地左右摇晃起来,这次持续时间很长,似乎整个基地,挣扎着想要脱离地面。

张寻宁站立不稳,根本无法前行。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了看表,奇怪的地震,可能与林司令的登陆有关。按照他的估算,第一批部队,可能就在凌晨时分上岸,为装甲部队登陆,做前期准备,现在时时候不多了。

舟山以西海面上,几十只冲锋舟正在快速逼近摊头。如张寻宁所预料,林司令的最后决心已经下达,现在他要将第一批特种人员送上去。

当然还不是主要进攻兵力,而是空中突击部队和工兵。突击旅由直升机运载,此时还在空中,等待空袭评估。装甲工程兵,则先行上岸。他们的任务,是为坦克开辟通道。

灯塔在岸滩上布置了被称作“海螃蟹”的自控地雷,那可不是中国军队使用的那种依靠触发或者简单磁引信的武器,而是一种会根据态势、敌情,自行更换阵地,自行靠近目标的鬼东西必须非常专业的工程兵才能解决它们。

早十几年,装甲工程兵,还只是负担修路架桥的工作,但是现在装甲工程兵非但是战斗单位,还是突击矛头。

很多年前,基于对灯塔武器的研究,普通单兵加上动力装甲,成为了未来超级士兵的一种研究方向,但是如同一切新军事变革的起始阶段,发展脉络任然是不清的,而可以借鉴的,只有灯塔。在技术圈,保守势力总是很强大,且对潮流有天生的畏惧。

最终,这种组合并没有在所有步兵中展开,理由是实战效能还有待实战检验。唯独工程兵在这一轮技术浪潮中,走到前面,因为工程兵需要大量负重,以及必要的装甲防护。最终,前线指挥官发现,这些兵力非常有用,而装甲工兵的任务,也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最终成为了进攻兵力。

现在,这些工兵们,必须在坦克上岸之前,在滩头和碉堡群废墟间,建立通道,而选择的进攻时间,在东面太阳升起,这样就可以避免日光,干扰夜视仪。

滩头后面上的火力,向他们密集开火。

林司令员的登陆场选择的太过理想化,他在31个预设登陆场中,选择了水文、地理、宽度、纵深等条件匹配后,最佳的6个,是人就能猜到进攻会在这里,更何况对手不是人了。现在的登陆部队,就必须承受面对疯狂反扑的火力。

尽管空军已经提前摧毁了沿岸碉堡群,但是那些巨大的断垣残壁,仍然成为了马克i极佳的掩护。它们从地下掩体走出来,开始了拼死的阻击。

敌人反击比预料的猛烈,身穿外骨骼的工程兵,从冲锋舟两侧翻身下船。然后必须在水中,完成翻转,稳稳站立到海底。

虽然重心帮助工兵们完成这个动作,但是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在海底跌倒,这部436行动力装甲,就很难独自站起来。他们穿着的436型动力装甲,仿制自灯塔最原始的l601型,可使用的助力关节更少,很多反关节动作比如向后支撑身体,不能再液压助力条件下完成。

士兵们在水中使用氧气瓶呼吸,然后一步一步行走上岸。瓦砾后面的马克i,此时正集中攻击小船,不太注意从水里冒出来的散兵。

上等兵肖勇踩着沉重的步伐,在海底行走。他是第一次参加战斗,没想到就轮到了反攻。他左右转头,观察战友们的位置。根据预先上级的交代,所有人必须尽量散开,避免集群上岸,那样容易被马克i当成优先目标。

微光夜视仪在水底的能见度,不超过20米。敌人的迫击炮弹不间断落在水中,搅起泥沙,使得这个理论能见度,大打折扣。

一条机器鲨鱼,从他边上游过,不知道什么没有选择他,而奋力拍动尾巴,转向远端的四级军士长。

灯塔在舟山的爪牙正在瓦解,桥头堡无论如何都会建立起来,区别在于,伤亡多大,以及谁会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