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后,我们和父母以怎样的关系维系感情?
突然,有位朋友在深夜十二点向我留言发难,这个颇为意味深远的问题,令我立刻陷入了沉思。曾几何时,我们这帮九零后也快三十出头,手脚利索的可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稍微迟钝的人也都该都为人父母,在一面初尝父母甜果的同时,不禁要逐步为了孩子将来做打算,确确实实地把自己的父母给相继奚落了。这是个普遍现象,更是大众争相模仿的方式。
一套房,是逃离父母独自生活的最佳方式,一份工作,是几个月不碰面的最堂皇理由。我们曾经的年轻都在跟父母做抗衡,不听他们的循循善诱的劝导,过早地以为书本无用,社会只要肯闯就一定会出人头地,到头来,婚礼需要他们,房车更需要他们。
我们轻易的将他们的恩情雪藏,聒噪地宣称要过独立自主的生活,可是回过头来,月子不会做,孩子出生没人照看,我们明明以为这一切的做法都是在为了彻底摆脱父母干预的行动,可是那一样又离得开父母呢?所以渐渐地婚后生活,孩子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又一联系,似乎也是仅存的微乎其微的关联。
赡养父母一直是个倍受社会悖论的问题,有人说三十岁的你,不仅仅被孩子家庭这座大山压着,还有父母随着老迈年纪接踵而至的疾病所迫近。也有不少人提出,在这个三十而立的年纪里,不论社会资源还是经济来源还需要靠着二老扶持着呢,赡养二字又从何说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话应该被列入马克吐温当时提出:“世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荒谬的谎言寄及统计学。”的四种谎言才对。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你的每一笔生活账单都是由父母支付的,在后面的二十个岁月里,他们依旧力所能及的为你填补生活空缺,最慈爱的父母莫过于中国式父母,而最悲哀的父母也是中国式父母。他们奉献着一切,如众星捧月般呵护了一半辈子,到头来却换不来你一个季度的照料。
给自己父母打分的我们,希冀着他们能让自己坐拥万贯家财,让自己从小穿金戴银,衣食无忧,日后的人生更是井井有条,纸醉迷金?我们在不断的衡量父母能给予我们多少财富,多少资产,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能给他们什么,能在人生后半程赋予他们怎样的生活。是高枕无忧,安享晚年,还是疲于奔波,始终无法从中国式父母劳碌命之中走出来?爱书屋ish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