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天是买书的好日子,网络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着实心动不已,奈何荷包有限,家里的书架位置也有限,所以买书选书成了我首要的头痛点。网上各种公众号推书的文章也略有耳闻,可惜,到头来都是打着传播文化的幌子,给自家自营的印刷书本做宣传,好在书还是好书,即便性质在变,它那分量始终属于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遗留下来的精粹之物。
我这个有个毛病,恨不得博览群书,但是记性不好,过目即忘。
所以,我从来不能希冀一本书的片段在自己脑海里逗留长达一个星期的,上周看过的伏尔泰精选很快就会被当下正在浏览的莫泊桑的羊脂球替代。不过对于人体复杂系统中最为难懂的大脑来说,你永远不要期望它能帮你保存多少知识书籍,保存多久,而要抓住当下手中的书本,力图从中汲取前辈们的一点生活认知,或是所谓的人生哲理。
往往那些网络上罗列的人生必读清单,并非适宜所有人去品悦,书本本身有薄厚之分,同时更有知识层面上的深浅之分。你很难让处于初中年纪的学生去阅读红楼梦、蒙田随笔这类言浅意深的书籍,更多的应该把歌德的少年维也纳的烦恼、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种书推荐给他们。而不是将所有书本经过精致的包装上架,通过各种渠道去兜售它,那样仅仅且只会给这本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愿某天真有位博学多才如纪晓岚般的人士,将书本合理的分门别类,因为人一辈子所能读的内容实在有限,倘若轻易地在一本书上花耗大量时间,那将错过如王尔德、福楼拜这类名不见经传的好作者。
老实说,读书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往往好的作品容易引人入胜,一思不得其解,再思反而更加糊涂,认为作者完全在胡诌,拙于辞令,思路不清。梭罗的瓦尔登湖就给人这样的矛盾窘境。我试过三次阅读于他,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觉得视觉模糊,内容难以辨析,必须立刻收回视线再有所逾越便将置身雷池,迷茫困顿。
通常我们都有个习惯,如果这本书看腻了,还没有到全文结束就把它丢下换上另一本书,只是依赖于猎奇的心态对新书有了零碎的兴趣,稍纵即逝,最后都将成为百无聊赖时才会拾起的读物。我越来越排斥现代人的作品,尤其是年纪不过40的作者,因为他们的作品总是现代人的腔调,强调着人生苦短,须尽欢!似乎没有前辈们苦修归来的那种丰富且严峻的修养。我苦于英文、法文一窍不通,无法真正品胜外国文学的真正魅力。文字翻译确实是门造福读书人的学科,可惜,终究无法与原文相媲美。就好像,你要硬生生将我国的红楼梦翻译成外文,那不得不考究清楚,国外是否也有过如同我国文言文这般源远流长文化底子。9797z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