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长就这样被马涛动摇了自己的想法,基本接受了马涛的建议。
但牵涉到国有资产入股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说服林院长一个人的事。
不过,马涛承诺带头入股,而且准备承担个人入股的最高比例,要做勤凯子公司的第一持股人,这使得为此专门召开的曙光院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很快统一了思想。
在林院长批准了勤凯公司新的发展方案报告书后,勤凯公司母公司注册和子公司股份制改造,很快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对于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马涛首先考虑的是勤凯公司的原班人马。这部分员工已经跟了马涛几年,他们认定马涛是个能成事的人,所以,在希望大于顾虑的前提下,投资入股的积极性很高。
机会,总是相对于人们对它的认知和评价而言的。一个客观存在的机会,只有对认为它是机会的人而言,才是机会。
勤凯公司撤回西城,马涛从刚开始的抵触,到现在提出变通的设想,就是他已经开始认为,这是一次实现他骨子里的梦想的一次机会。
他在和邹东明说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那句话时,就表露出了他的更大的抱负。
马涛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勤凯公司成功上市。
但这个想法,马涛没有告诉任何人。
勤凯公司原班人马积极入股,曙光院的其他技术和管理人员却在观望。对此,马涛并不着急,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定,不久的将来,谁最早拥有了勤凯公司的股份,谁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他马涛。
自从前段时间马涛跟张智谈起勤凯公司要回西城的事,张智一直希望勤凯公司留在海东,但张智没有想到,马涛会用这种奇特的想法来实现。因此,他对马涛是既佩服,又欣赏。但他在行动上,却选择了敬而远之。
所以,当马涛回到海东,专门找机会跟张智谈入股的事情时,张智的态度暧暧昧昧,让马涛摸不着头脑。
“有兴趣没有,咱兄弟一块干。”马涛的态度非常诚恳,因为他需要张智这样的技术人才加入他的团队。
张智怎么会不清楚马涛的用意,但他认为马涛的这种想法,不留一点退路,风险实在太大。所以他说:“你马涛是个干大事的人,谁会想到你会这样干。自愧不如呀。”
“张智,你不觉得这个事很可行吗?”马涛感受到了张智的旁观心态。
“我不可能冒险跟你绑在一起。”张智先在心里默默说了句。
“可行是可行,那我们可都沦落成给你打工的啦。”张智紧接着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心里话。
“来,张智,我帮你分析分析。你毕业了回西城,你觉得还能干成点什么吗?我觉得你张智是吃技术饭的,但你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科研人员,毕业后,回到曙光院那个特定的圈子里,你仍然会感到不适应。”马涛这话击中了张智的要害。
张智自己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几年前,他从曙光院科技部主任的位置上退位,可以为马涛对他的评价提供佐证。
马涛又说:“这些年,官本位思想对科研人员的侵蚀不亚于行政机关,不少搞科研的人开始热衷于做官,许多年轻的技术人员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技术路线向行政路线靠拢。张智,说句实话,你不是这类人。”
听马涛这样给自己定位,张智心里固执地认为,不是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行,而是他不屑于往那个圈子里挤。
张智突然想起了,他曾经跟甄福喜在一起谈论到自己担任了一年多的曙光院科技部主任,又重新回到一部的时候,甄福喜用了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来化解他的尴尬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了。
此刻面对马涛,张智仍是这样一种心态。
他认为,马涛虽不属于曙光院那个让他感到心灰意冷的特定圈子里的人,但今后的马涛,却是张智同样不愿与之为伍的以逐利为目的的另一个圈子的人。
这两个圈子他都不想卷入其中,因为,始终有一种奇怪而又强烈的虚荣心左右着他,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应该是另一种更好的出路。
尽管他骨子里也渴望,能成为像马涛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不顾身的人。
马涛没有去揣摩张智此刻的心理活动,他觉得有时说服张智太难了,便又很直白地说道:“与其如此,不如扬长避短,自己早做打算,不受那些不切实际想法的牵绊,干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
可是,马涛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
见张智没有一句干脆的话,考虑到勤凯公司能有今天,张智是有贡献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他需要张智的帮助。
于是他说:“这样吧,我让你的入股风险为零,你不用拿一分钱,我给你一定比例的技术股,你每年可以什么都不干,到时候只参加分红。”
“张智,说到底,你是不看好兄弟啊。”马涛拍着张智的肩膀,惋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