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醉酒之失(2 / 2)大娘子首页

得来,三七知道自己劝不住大娘子,只能听命将郎子的侍卫们当贼一样防着。说是贼倒也不冤枉他们,哪有侍卫夜闯女眷内宅的?要他说,就该直接告诉郎子,将胜遇那贼子撵出去,只是不知为何,大娘子昨日便严令不得再提此事。

三七刚到外院便见胜遇背着一个包裹出门,他拉住狸欢一问就乐了,竟因没抓住贼被郎子打发到千骑去了,乐完,三七开开心心的去敲打家中奴仆了。

此时正逢朔日朝参,明堂外文武大臣虽穿着厚重的朝服,却仍难敌寒冷,都缩手跺脚的站在阶下暖阳中说话。

有识得薛宗平的,见他大步走来,话也不顿一下,装作不识般继续闲聊;不识得的,问了左右,恍然大悟后虽好奇他为何会来朝参,但也只小声议论几句,并不上前搭话。

薛向荣自然也瞧见了,但他同样选择视而不见,眯眼继续听兵部尚书说话,却不想兵部尚书话锋一转,指着薛宗平道:“说来他也是出自你的北疆驻军,又与你同姓,怎么不见你们来往?”

薛向荣眼皮都不抬一下,回道:“不过有些匹夫之勇罢了。”

幸亏他用的是薛阿瞒这个化名而非本名,不然定会有人疑心他们的关系。

兵部尚书却不赞同:“莫要看他年轻,我刚得了消息,他这次竟跑到南边不废一兵一卒将羌蛮部招降了,羌蛮虽然人少,但也是大功一件呀。且我瞧着,他聪明的很,知道找薛师做靠山。”

向来专营的薛向荣哪能不心动?他看了一眼远处巍然而立的长孙,虽与四孙宗义有一分相像,但终归年长几岁,比四孙更显稳重。

他向来不喜长子,甚至在皇太子被废,有人再提废后之事时,怕天后疑心,他果断将与谢家女私奔的长子除族。听长孙说,长子就是在收到他的断亲书后悲恸而亡的。

长子、三子皆英年早逝,现在只余次子,只是当年初封太子的雍王为自幼幽居掖庭的两位姐姐选夫,他为讨好太子,主动为次子求娶了宣义公主,而今雍王亡故,天后登基,有被圣人所厌恶的嫡妻在,次子一脉怕难有出头之日。

如此想来,薛家只有四孙可用,但很显然,他不如沦落在外的长孙。

正犹豫着,薛向荣看见御史大夫公叔虞快步走向薛宗平。

薛宗平见公叔虞满脸堆笑的走来,立刻沉下脸,他不想与公叔虞说话,但又怕此时离开会被公叔虞误以为他怯战,只能寒着脸继续站在原处。

公叔虞笑问:“你何时回来的?昨日上午见季琮时,她还说你没回来呢。”

他在家时,从未见公叔虞登门,他不在时,公叔虞却总出现在她身旁。

薛宗平甩去心酸,冷冷问道:“有事?”

见状,公叔虞也不再与他客套,直言问道:“十一姨夫的叔父李侍郎被陷入狱,主审是来俊奚,你能否出面向薛师求个情,救一救李公?”

果然,什么一时义愤都是鬼扯,是见他久久不归,她才被公叔虞派去求情的吧?

虽如此想,薛宗平还是如实回道:“大将军已经答应向圣人进言了,李侍郎性命无忧。”

公叔虞大喜,正欲行礼谢他,却被他一把拉住手腕:“我妻子是个内宅妇人,你莫要再拿她当枪使,让她四处求人,再有下次,我将你的手剁下来!”

公叔虞觉得手腕火辣辣的疼,似被他捏碎了一般,他边喊着疼边用另外一只手扒拉薛宗平的手,还满脸通红的解释道:“我并未让季琮去找薛师,你莫要误会,这主意紫微公主出过,但我们觉得不妥,并没有告诉她。”

薛宗平不信,但现在身处宫禁,他也只能吓唬一下,不敢真伤了他,只道一声:“你记住了!”

他甩开公叔虞,拾阶而上走向明堂。

公叔虞低头见麻木的手腕上一片紫红,再抬头看看阶上的薛宗平,暗道:果然,蛮子就是蛮子,做了将军也还是那个善妒的蛮子!

这时明堂大门打开,内侍们鱼贯而出分列在殿前,众臣皆拂衣整冠,在宣唱声中,有序的进入大殿。

朝会中,薛宗平奏报了羌蛮落归顺大周之事,圣心大悦,宣召羌蛮首领捶封,并封他为莱川州刺史,赐宴瑶光殿。

朝会散后,距宫宴还有一些时间,薛宗平领着昝捶前往北衙参观千骑,却被薛向荣拦住去路。

昝捶不识得此人,便看向薛宗平,却见他既不行礼也不招呼,只语气不善的问道:“有事?”

薛向荣却不在意他的态度,和蔼可亲的说道:“少安,你回洛阳也快一年了,长期客居在商户女家算怎么一回事?不妨趁现在有些功劳,向圣人言明身份,认祖归宗吧!”

薛宗平倒没想到他会如此说,他向来势利,即便是自己封将军时,他也未正眼敲过自己。

薛宗平冷笑:“薛公怕是认错人了,我本就是薛家人,何来认祖归宗一说?若无事,且让开,莫挡道。”

薛向荣却不让,好声好气的继续说:“你说的有理,冬月二十八是你祖母的生忌,往年都是你二叔主祭,既然你回来了,今年就由你代父主持吧。”

薛向荣说完,不等薛宗平开口,直接负手离去。

薛宗平见状恨得牙痒痒。在北疆时,他曾问过宗义,薛家从不祭拜嫡祖母谢氏,只因她是逆臣之妹!

他也就只有这本事!初时依附萧家,萧敬死后攀上了李家,李家两皇接连被废,便又投靠了武家,现在武奉先为王为相,风头正旺,他不去巴结武家找他干什么?莫非又瞧上薛师了,想通过他向薛师示好?

也不知当年外公为何会看上他,还将唯一的妹妹嫁给他!

因祖母谢氏早逝,他父亲记忆中的母亲只有萧氏,但因感情复杂,也绝少提及,只偶尔听母亲说起谢家旧事,高门深闺小儿女不知忧为何物、愁有何苦,而今昔日高门蒙尘,世间除了他这个外孙后人,哪还有人记得那名噪一时的陈郡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