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宗平将自己的想法与数斯说了,数斯觉得可行,此法可引得女帝对薛家不满,但因先帝已逝,女帝最近也有遏制酷吏的动作,此时旧事重提也很难为薛家招来杀身之祸。
因为前面有薛家拙劣的造谣手段做反例,数斯布局的格外小心,他花了几日时间从坊间寻了些萧敬的字画,模仿他的笔迹伪造了一封书信,做旧后交给薛宗平,让他寻个机会放到薛家,之再设计让薛家奴仆发现,一点点从薛家透出来,如此才可万无一失。
很快机会就来了。
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月八日为腊日,那日一早女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北郊祭祀天地,作为北衙禁军的中坚力量,千骑自然要随驾同往。
在去北郊的路上,薛宗平故意在薛向荣面前晃了晃,果然薛向荣上钩,主动提出让他回薛家参加家祭,薛宗平应下。
在薛家,薛宗平见到了薛家所有人,但他却不行家礼,只行官礼。薛向荣最擅专营,此时只乐呵呵的一笑而过,郡公夫人萧氏则手持佛珠,点了点头,继续闭目念经。
要说这薛家最不愿意薛宗平回家的,就数小萧氏了,她见公婆都不说话,便冷笑一声:“既然阿翁将儒郎的外室子领回家来了,我这做媳妇的也没有不认的道理,只是家有家规,合该依着庶子见嫡母的礼仪来拜我。”
此言一出本就冷清的气氛更压抑了。摄于小萧氏的淫威,低下晚辈只看着他们不敢轻易开口;薛仁德则摆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宣义公主更是眼观鼻,鼻观心,显得很是心无旁骛。此时,薛宗平才听清楚萧氏嗡嗡念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他心中嗤笑,倒是应景。
见薛宗平毫无接话的意思,知道他不愿认下这庶子的身份,薛向荣便笑着打圆场:“今日在北郊站了半天,又冷又饿,珺娘,去吩咐厨房开饭吧。”
若说在这薛家,小萧氏唯一畏惧的就是阿翁薛向荣了,见他看向自己的眼中带有明显的警告,小萧氏也不敢再坚持,只哼了一声起身去安排饭食。
饭后,设坛祭拜先人时,薛宗平也不同他们一起行三拜九叩之礼,只在他们拜完后,行客礼,上一炷香。薛向荣也不在意,死人哪有活人重要?
祭祀过后,因知道薛宗平与薛仁德不和,其他人又不堪重任,薛向荣索性也不叫别人,亲自领着薛宗平去书房说话。
什么最能联络感情?自然是薛仁儒。薛向荣像个慈爱的老父亲般,与薛宗平说些薛仁儒年少时的事,只是他向来不喜文弱的长子,所以说的也都是些时人尽知的事。薛宗平听得索然无味,开始打量起薛向荣的书房。
自科举兴起后,朝堂上文人士子越来越多,权势也越来越大,薛向荣为融入文人圈子,没少在自己书房下功夫,只是绚丽的世俗画与嗜血的冷兵器堆砌在墙上,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
薛向荣说的口干舌燥,刚停下来喝了一口茶,薛家管事就来寻他,他起身离开。薛宗平静坐一会,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了望,见院中无人,便走到一个巨大的书架旁,将手伸向书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里面有厚重的灰尘,如他所想,是常年不被打扫的地界,他拿出仿造的书信塞到墙缝两掌深处。
放好后,薛宗平拍了拍手,起身看了看,并不能发现,他这才回到原处坐下,等薛向荣回来,便提出要去放置父亲旧物的院子里凭吊。
薛向荣欣然应允,唤来管事引他前去。
说是院子,不过是个只有三间矮房的偏院,房门上的锁也已生锈,那管事是薛家老人,只笑着解释道:“这房子虽比不得长安的书房,但里面的物什都是从长安搬来的,也是按照大郎君走时的模样布置的,只是郡公、夫人怕睹物思人,所以并不常来。”
薛宗平摸了摸书案上厚厚的落尘,心中了然,他也不计较这些,负手审视昏暗的书房。墙上字画多是父亲的墨宝,与他常见的相似却又不同,他识得的父亲比之这书房的主人,少了一分孤傲多了一分洒脱,案上的徐公砚、紫毫笔等物磨损的厉害,因此也能看出主人对它们的爱惜,许是重要的人赠给他的,书架上多是明经、进士等科目常用的书籍,只有几本道家书籍放在不起眼处。
透过这书房一事一物,薛宗平仿佛看到了父亲幼时坐在书案前勤奋刻苦的模样,但他却又觉得陌生,这哪里是他那笃信逍遥、淡泊名利的父亲?
这陌生感让薛宗平的伤感骤减,也没了凭吊的心思,只又站了一会就转身离开。
他走到院外,见薛宗义正站在不远处抛着一枚玉器玩,他觉得眼熟,走上前去伸手接住,果然是她的玉榴榴。
薛宗义转身见是他,惊喜的问道:“长兄,你怎么那么快就出来了?”不等薛宗平回答,他就又继续说道:“长兄,你既然回家了,就不要再走了,就在家里住下吧,若其他地方你住不惯,就和我住在一起,我的那个守一居大的很,足够我们俩住了。”
薛宗平却不接话,只拿着玉榴榴问他:“此物是你从何处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