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装个哔(2 / 2)清卒首页

一屁股在主位上做了,小林子在旁边一站,赵大勇史安和乌恩其三人一字排开在身后站得笔管条直。

蔡温有些尴尬的看着这架势,不知道该说啥好。

好在张石川挥了挥手:“把给蔡大人的礼物呈上来,这里就不用你们伺候了。”

“是!”赵大勇答应一声,将手中的托盘双手捧着递给蔡温。

“这是上用的玉白灼,请蔡大人尝尝。还有一些送给王爷。”

蔡大人一看是晶莹剔透的玻璃瓶装的酒,绝对是价值不菲啊,忙站起身来摆手道:“贵客太客气了,如此重礼下官怎么敢收。”

“哎,区区两瓶酒而已,大人不必客气。”

蔡温推辞了几次才收了,朝赵大勇说道:“下手这一桌是给几位壮士预备的。请,请!”

赵大勇三人这才又挺着肚子走到下面也坐了。留着小林子一动不动的还是站在旁边。

“恕我冒昧,还不知贵客怎么称呼?”蔡温开始试着套话了。

张石川搓弄着手上的扳指儿说道:“在下姓张名石川。”

蔡温拱手道:“原来是张公子,久仰久仰,不知张公子身居何职,来琉球有何贵干?”

“嘿嘿,实不相瞒,并无官职在身,这次来贵宝地也只是随意走走看看,哪成想惊动了大人。”

张石川心想你是三品官,我这从五品的闲职还是别说了。说做买卖的就这一艘破船也有点太丢份了,还是说来玩儿的吧。

张石川越是不说,蔡温越是想问,可是又没法逼问,只能转着圈的问了些京师的风土人情以及宫里朝廷的传闻,张石川自然是对答如流。

不一时菜肴一道道的端上来,海鲜燕窝一应俱全倒也丰盛。张石川看着一盘金黄色的块状物呆了一呆:“这是……红薯?”

“哦,呵呵,张公子所言不差,我们琉球叫它番薯,是从大清福建引进……”

什么?是从福建引进的?福建有红薯?既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早点推广啊?张石川不由得一愣。

听了蔡温的解释,张石川才明白,这红薯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及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马尼拉,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首次尝到这种清甜又管饱的神奇作物。

看到漫山遍野种植的甘薯,陈振龙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或许是出于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观念,又或许是出于奇货可居的心态,陈振龙决定,一定要把如此鲜美的食物带回国内的乡间种植,让乡亲们都吃上这种美味的粮食。

但是西班牙殖民者非常严苛,他们不想把他们带来的这个新作物引进中国,并在各个菲律宾各口岸严厉盘查。

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

虽然他们四处推广,可是百姓接受新事物能力实在有限,加之战乱清兵入关,红薯推广也受阻,只在福建部分地区有所种植。琉球人在福建见过红薯之后便将红薯带回了国,倒是救了不少百姓。

“这红薯在你们这里种植多久了?亩产几石?可耐旱?可废人力?”

张石川兴奋得不要不要的,这可是超高产作物啊,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主食,但是产量高,又不挑地,好养活。

后世的红薯最低亩产也是五六千斤,高产可以到上万斤啊!玉米他找到了,红薯和土豆一直没见到,没想到在琉球看见红薯了!这带回去能养活多少人?

蔡温本就主抓农业,对红薯自然是如数家珍,将自己所知道的细细说了一遍,张石川点了点头,亩产比后事差远了,但是一亩七石也不少了,这玩意必须带回去,好好培育培育肯定有前途。

他这回也不端着了,直接说道:“蔡大人,不知这番薯种苗可否给在下一些?”

这种不值钱的东西蔡温自然满口答应,再说本来就是大清传过来的东西。张石川得了个宝贝顿时心情大好,也不摆着一副面瘫脸了,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下来。

他刚拿起筷子想尝尝这个时代的红薯是什么滋味,小林子忙说道:“主子,奴才给您试菜!”

“呃,不用了,这又不是在家里,不用那么多规矩。”张石川差点想踹他一脚,这演得有点过了好吗?皇上吃饭才让太监试菜呢。

“嗻!”小林子又退到一旁垂手侍立。

觥筹交错,蔡温也是善言,一面给张石川介绍琉球风土人情一面暗中用话刺探张石川的身份。

张石川对答如流,不管是康熙还是什么什么皇子大臣都能说上个一二三来,当然这都是他从电视剧里看来的,还有一些是从面瘫四爷那耳读目染来的。

见张石川不摆着架子了,蔡温笑着问道:“张公子,恕我见识短浅。敢问,您手上戴的这个可就是射箭用的扳指?”

“哦,这个啊,我们叫扳指儿,你得加儿化音,扳指儿!”

“是是,下官孤陋寡闻让公子见笑了,可否请给下官一看,让我长长见识?”

张石川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老头看上这个扳指了,这是要索贿?那肯定不能给你,我还挺稀罕呢,可是手上也摘了下来递给了蔡温。

蔡温双手接过来仔细看了半天又还给张石川笑道:“果然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