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分权(2 / 2)崇祯有艘万吨轮首页

另外决策者保留最后拍板的权力,大权也不会因此旁落。

这套制度很好,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现代大型企业机关的工作流程都是这样的。

决策者不用事必躬亲,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还不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具体办事的人员也会感到轻松一些。

起码没有决策者不懂装懂,跑来瞎指挥。

但朱由检不知道的是,这套好的工作流程也只有在明朝皇帝情商智商和政治手腕比较高的时候才能实现。

比如宅男始祖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一心只想打怪修仙,但却保留了重大事件的决策权,使唤的内阁提溜乱转,一样将明朝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还有宅男二代万历皇帝,同样二十多年不上朝,但还是搞了三大征,而且还都打赢了,虽然最后搞得朝堂上党争不断,但是权力却没有旁落。

当然像劳模始祖朱元璋和劳模二代朱棣同志,根本不会担心大权旁落的问题,因为内阁对他来说就是摆设,充其量就是个秘书处而已。

但其他的明代帝王就彻底不行了,不是被内阁权臣们逼得走投无路,而无奈启用宦官势力进行对抗,就是彻底向内阁权臣屈服,做一个士大夫心中垂拱而治的仁君。

而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才智不够强大,只能利用宦官势力来打压文官集团。

估计他也想以后慢慢再收拾宦官,但是无奈命短,便宜了自己的弟弟朱由检。

但历史上的朱由检也是这样做的,上来就连根拔起了宦官集团,导致文官集团空前强大。

后期朱由检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依靠皇权对文官集团进行打压,十七年间就换了五十个内阁首辅。

多疑自负的性格导致他再也不愿意让权力旁落,自身能力又不强,于是就干出了很多外行指导内行的事,经常进行各种神奇的微操。

再加上他太爱惜羽毛,从不主动背锅,对下属又比较严苛,后期就出现了皇帝无人可用,朝臣无人敢任事的局面。

最终,放着坐拥南方半壁江山东山再起的机会不顾,活活憋死在了紫禁城里。

当然,穿越而来的朱由检之前没少在机关里面读书看报,与各色人物斗争的经验一点也不少,肯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智障操作。

即使最终挡不住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估计他也会先转进到南京杭州一带多蹦跶几年,然后再徐徐图之的。

坐在大殿之上的朱由检,此时还不清楚文官集团这几年来被宦官压制的有多惨。

为了保官保命,都不惜为魏公公建生祠,甚至抢着去给魏公公当儿子当孙子。

有的甚至连孙子都抢不上,只能给魏公公的十孩儿当孙子。

当然这些都是迫于宦官威势的无奈之举,文官集团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宦官的,所以朱由检一上台,内阁诸臣就开始向他主动靠拢了。

既然现在有当臣子的机会,谁特么还愿意再去当孙子。

就算是当孙子,也得给给皇帝当孙子,那样还能落个忠臣的名声,给宦官当孙子,只能换来佞臣的称呼和别人的看不起。

所以朝臣们见到朱由检绕开宦官集团的大本营司礼监,直接与文官对话,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要不是有御史在旁边盯着殿前失仪的事,文官们都想高歌一曲,乾清宫的天是蓝蓝的天。

哥们再也不用给宦官们当孙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