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上面的字写得很难懂,想来是情急之下写的——可是,既然这封信写得这样急,为何又如此精细地被人放入信封,还打了红漆?
尔玉的眉头越蹙越紧。
此信中的语序极其混乱,不过却反复提及一个人名。
沈临。
这人是谁?
尔玉知道这事不太对,连忙给谢昉去了信,连同这封诡异的血书、血书的信封,一同包了一个新的信封里。
......
当天下午,谢昉便收到了来自崇州的信。通读之后,谢昉的眉头也蹙了起来。半晌,他气极反笑,将那封血书摔在地上。
鲁一见状,走上前去,把那血书捡了起来,看到那个名字,脸上的表情也是僵了一僵。
“他还真能挑衅。”
五月下旬,郑王匆匆登基,改年号“大乾”。他方一上位,便用雷霆手段收拾怀有异心之人,京都上下无不人心惶惶。郑王这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手段,让许多达官贵人也相继奔出京都。眼看着城都快空了,郑王下令,关闭城门,只许进不许出,违令者斩。
在京都闭城的那一天,太师府着了一把大火。
那场火连绵到整个府邸,不过老太师似乎是早有预料似的,下午便将下人都遣散了。太师府的下人们本以为老太师这也是要跑了,谁料有人救火,在火光中看见祠堂里有一位老人的身影。
他跪在厚垫上,似乎对周围的火势毫不关心,对那浓烈而呛人的烟雾更是无所畏惧。
哪怕是房梁被烧得塌下来,砸在他的脚边,他也丝毫未动。
外面人看不见的是,老太师抱着先帝...不,应当是先帝的父亲御赐的一方金印章,上面刻着“国之栋梁”四个字。
老人永远都忘不掉,那位仁善的皇帝,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
他承了一辈子的皇恩,便想着用一辈子来还。
现下他还够了,也该去地下问问那位皇帝,他这些年殚精竭虑,做得可还够?
可还配得上“国之栋梁”四个字?
房梁彻底塌下来。
“轰”得一声,祠堂整个都倒塌了,火舌以极快的速度再次进行吞噬。
那一场火,照亮了京都夜空。
次日,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老太师的门生故友遍布天下,如今见他落得如此下场,有人义愤填膺、有人默默垂泪,更有甚者,将积攒的怨气一并发作,指着鼻子痛骂坐在龙椅上的郑王。
于是那人当即被拖下去斩了。
那时候文官多以直言至死为荣,老太师多年积累,在朝中声望极高,更有几位老臣当场以头抢地、一命呜呼。
消息透过京都紧罗密布的防御网,传到李隽之的耳朵里时,他只是冷笑了一声,望着自己手中的文书。略失神片刻,他才突然想到。
她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什么样呢?
文书落在桌子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