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艽想到做就做,跑到铁匠铺。买了几把锄头,一人一把。回到家吃过饭,就叫于仁等七人开始挖坑。一天也不多挖,挖半个时辰就可以了。
时间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邓艽已经学会所有生字。就是写不好篆字,再写不好也比其它几个小孩强那么一点。
前世的书不是白读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对身体的控制力,那不是其它小孩可比的。连贾诩对邓艽,都多了几分关注。
邓艽回到家,盘算是不是把楷体字现在发明出来。发明楷书是不正确的说法。
因为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古时曾叫“楷隶”或“今隶”,最初产生于西汉的民间,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内有不少隶书的痕迹。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汉魏时是楷书逐渐成熟。至于是谁发明楷书,已无从考究。有人说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有人说是钟繇、有人说是张芝和卫夫人、也有人说是王次仲,但历代多数书法家认为其创始人是王次仲 。
所以邓艽想将后世的楷书写出来。那也只能用繁体字,不能写简体字出来。
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走到位。快半步是天才,快一步是疯了。
问题又来了,楷书邓艽也写不好。还是小的时候,爷爷教过练过三四年。邓艽只能自己,在家里一边对正篆书,一边写楷书。先将篆字翻译过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在竹简上。每天练上一个时辰的毛笔楷书,自己先写好了,才能拿出去见人啊!不拿出去见人就要藏好,连于仁等人,邓艽也没让他们知道,怕他们出去乱说。
邓艽藏好竹简,出去看于仁几人挖坑。经过半个月的挖掘,坑也差不多挖好了。深四米斜着向下,宽一米暂时藏几个人还是没事的。冬天土地都被冻硬了,几小的手皮都磨破了。
就这样几小也没叫累,虽然人小但很懂事。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邓艽。他们早就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在街头了。
于仁几人,看见邓艽写完字出来。于仁问道:“少主,还深挖吗?”
邓艽:“不用了就这么深吧,汝等休息,明日去集市买点木头,回来再弄。”邓艽想将地洞加固,里面加几根木桩,上面横几根梁。洞口用木棍封好,上面盖青石遮掩。
第二日,邓艽等人去了集市。邓艽看见有木板,封口用木板方便开关。于是换成了木板,里面还是用木桩。买好叫小厮送到家里,邓艽几人回去就开始做起来。做好后邓艽对几人说道:“经后遇到危险,在不被坏人发现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躲到这里面来。”
几小纷纷点头答应,时间就这么慢慢的过着。邓艽每天上学放学,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想吃肉就去集市上买,这里猪肉牛肉羊肉都有。邓艽为了长身体,一天三顿二天一顿肉。天天煲骨头汤,害怕长不高多补补钙。
不知不觉年关,也已经过去了。邓艽还以为是后世,要一二月份才过年。谁知人家,早就过完年了。汉初十月份过年,汉武帝改正“朔易服色”,将一岁之首改回到元月。正月初一叫“岁旦”几小跟着邓艽,一天三顿还隔天有肉。那小日子,天天跟过年一样。
二月初,邓艽已经将楷书翻完了。正想着要不要把,《三字经》写出来作儿童起蒙用。又想你一小孩还想写书,自己都骂自己脑子有病啊!
今日老师休沐,邓艽没事干一个人上街溜达。正无聊,一个道人在路边传道。道人称张角,邓艽听到张角太平道。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可能太平道这么早就出现了。
邓艽走了过去,好奇的问张角:“道长可有治病的符水”
张角望着邓艽道:“小小童子,还知道符水。”
邓艽:“那道长会吗?”
张角:“会啊!”
邓艽又问:“那你为什么没拿出来啊?”
张角:“贪道刚从昆仑山游历归来,路经此地传些教义。”
邓艽“哦”一声就准备走。
张角:“小童可是对吾太平教感兴趣”
邓艽:“是有点好奇”
张角:“那你可愿入吾太平教拜老道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