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的捷报就像凄风楚雨里的春雷一响将希望的声音迅速传遍了江东大地。
为了这场胜利,人们已经等待了太久。
赤壁的江火终是蔓延到了北岸,这场耗时一整年的反扑以曹仁的撤兵告终。这意味着掩藏在长江口岸的最后一只利爪被拔除从此飘扬在东长江上的只会是吴军的大旗。
就在昨日漫无天日的风雨还扑打着这片土地而今天周瑜已经用胜利的焰火再一次照亮了人们尘封冰下的心。他就像故事中的英雄总在关键时刻登场像舞台上的主角在危机一瞬挽住狂澜,惊涛骇浪到他面前,也似和风细雨挥手散去。
建安十四年冬在历经这场暗无天日的风雨后,唯有周瑜的华彩明亮得令人目眩。
在奔走相告的狂热中,也有一些别的消息掺在中间。
“听说孙将军从合肥败走回来了!”
“可不是嘛还是不战而败实在太丢吴人的脸面了。”
“你们年轻不经事他早年就被广陵陈太守吓退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李隐舟刚送走朱治的人,转头就在角落中听见这席话。
若没有记错,从这一年开始,孙权会数次出兵合肥皆一无所获地回头。
“合肥”二字就像一个不能打破的咒语每每当他兴致昂扬地派大军压境其守城将领总能以各式各样的花招破解困局。以至于后世给他安了个“孙十万”的名号,嘲讽其不擅用兵,十万不敌八百。
但此次的合肥失利却着实没什么好讥讽的。
周瑜攻江陵,孙权出兵合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其造势,逼曹仁放下江陵继续北撤。只要能吓唬到曹仁,那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
与曹军在江陵这一年的僵持已经极大程度地消耗了吴地的军事储备,再兼后方诸郡遭遇天灾,孙权这次出兵虚张声势的成分更大,与其顽固地两面开战,倒真不如见好就收,先助周瑜拿下江陵。
他已经不再是数年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少年,每一个决策都有千万的性命压在掌中,由不得任何意气用事。
转身走进内厅,便发现案边坐了一人。
斜阳入户,照出一张清俊端肃的脸。
李隐舟将门推上,淡笑一声:“顾少主不在太守府呆着,来我这小地方做什么?”
海昌风吹日晒的这几年,顾邵明显瘦了,也黑了,少年时那傻里傻气的犟脾气叫海风吹卷着,渐渐磨砺出坚韧的底色。眉头挑起时,也有刀的锐利,剑的锋芒。
只可惜一瞥的功夫,这肃重的表情就破了功,顾邵黑着脸:“拿了我的粮,转头就要撵人,李先生也太会算计人了。”
李隐舟不得不提醒他:“是海昌的粮。”
你顾少主就是个送东西的。
且送的忒慢,他们差点就露馅了。
顾邵把眼一瞪:“你当这一路很轻松么?”
从海昌到吴郡皆是水路,江河漫涨,想也知道其间多少凶险。
他心知孙权领兵在外,一个朱治断然不能逼世家捐粮,在海昌紧急调粮后亲自领了小兵日夜兼程赶来,还没来得及铿锵陈词痛数吴郡诸家,在码头便被朱治的人悄无声息截了下来。
这仓粮也就换了个名,成了所谓世家捐粮。
顾邵不免忿忿,耐着性子忍到这一刻,方问:“你怎么知道伯言一定会送粮过来?”
李隐舟搭下眼看他,淡道:“主公令他屯田海昌,为的就是以应不测。”
也算拿捏了一部分粮草在自己手中。
兵权和粮草是断然不可能同时交给一个人的,不管孙权如何信任周瑜。
顾邵未察觉这后半截意思,只咬着牙替陆逊觉得委屈:“你也知道海昌这几年的光景,伯言难得有次立功的机会,就这么被你们一笔抹掉了。即便那几家如今不肯出粮,待主公回吴时,他们不出也得出,你这样费尽心机替他们铺路,他们又何曾会感激你?”
世家出粮本就只是个早晚的事,朱治等人不知海昌来援也就罢了,既然他李隐舟知道,为何还煞费苦心演这一出戏?
顾邵想不明白。
也不愿深思。
看他吹胡子瞪眼气鼓鼓的模样,李隐舟含了些微笑的嘴角牵得更深,这才踱步坐在他对侧,慢条斯理倒了杯茶。
顾邵冷着脸看他。
李隐舟自一绺薄雾后瞟他一眼,这才道:“主公行事凌厉,你应该知道他会选什么法子,这未必是伯言想看到的。”
青年眼中的冷焰陡然褪却几分。
余下淡淡的暗影映在深处。
片刻,方苦笑一声:“父亲也好,张昭、朱桓二公也罢,如今都已身在高位,主公该笼络的已经都笼络了,唯有伯言……你清楚他的脾气,虽然面上不说什么,但心底的事压得比谁都多。若他也像主公那样狠心一点,今时今日或许早就扬名天下了。以他的才华,本不当屈身至海昌一隅。”
晚风如沐,夜色落下。
透过半合的窗,深蓝的天幕上零星缀着几颗薄光的星辰,这样淡,这样远。
李隐舟道:“是,他不会永远屈身在海昌。也正因如此,才要先和缓世家与孙氏之间的关系。若是他在吴郡,也会用一样的办法。”
或许昔年的血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