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是呢,庄户都说虽遭了灾,离乡别井的来到这,乡里是不想回去了的,世代就在这安家了。”
“谁说不是呢,”
王父叹了口气再说:
“租田之初,虽说田租收得少,大家也是种惯了田的,看这田地虽不十分瘦,可四下无水,东边倒是有条河,可河低地高,离得也远,遇个旱天,挑水灌田也不实在,估摸着收成也不能十分好,不少人也是因为东家愿先出米粮种子一应农具,让大伙先得活着,大伙虽留下了,但心里也没个底,大多打算先种上一季,等乡里灾情过了,这里正好地里也出息了,还了东家租子粮米,再寻个法子回乡。”
王大柱点头:
“大伙也没想到孟小姐居然让人造了水车,修了水渠,把水从那么低的清河运上来,这水田季到田头,各家都只几日轮去踩一回水车,还能得一日两文,现在租子收了三成,可这剩下的,一亩比咱们以前种三亩还多。”
说到租子,这是租户最为关心的,:
“听李庄头今年春和大伙说,这租涨到三成就是个尽头了?”
王父问。
“是呢,李庄头说东家说了,这租子往后也不再涨了,往后大伙只要愿意种着,东家都不收回,还把这写成合约,找了见证双方签了,送到乡里,县里都备了档。这不,咱们屋北的丁三哥家,据说原乡里自家也是有十来亩田地的,心心念念着回去,今春听李庄头说租子往后只三成,遇灾减,丰年不加,倒是狠下心来,寻了福伯去给他们家也在这落了藉。”
王大柱说到这田租,也是欢喜的。
“儿啊,咱们没什么本事,孟家是富贵人家,据说在京城也是排得上号的,咱们没有帮得上大忙的地方,若有需要力气的活,你也不要省下这身气力。”
王大柱老实的应了。
王母也嘱咐何婶子:
“柱儿媳妇,孟小姐难得吩咐咱们一回,咱们家受了她们家大恩,也没法报回去,让你做这事,咱们得做得地地道道的,赶明一早就过去,家里的早饭也别摸索了,干脆带上两斤米面,直接在他们家一起吃,咱们钱也收了,不能把便宜也占了。”
何婶子对婆母素来敬重,自是一一应了。
回到别院门前,宜冬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又说不上来。直至进了内院不对的感觉更明显起来:一向遇事不慌不忙,按小姐自己的话“天掉下来当被盖”的人,这会在葡萄架下来回踱着,裙裾来回晃荡,显得心急又烦躁。一向在小姐面前极为得脸的福伯,正拿帕子一下一下的擦着汗,一旁的赵嬷嬷也不劝着小姐“贞静闲淑,行不动肩”了,宜春,宜秋也是一脸愤愤。
宜冬心下奇怪,:“从小姐得信,候爷大胜,不日将班师回朝时,就差了福伯往京城府里去了,小姐但凡接到候爷的信,向来是笑得眉眼弯弯的,这回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