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两封信(1 / 2)北朝凉韵首页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王殊一人跪坐于书案之前,想着这几年的往事种种。终于,这几年自己的谋划要开始第一步了。说是谋划其实只是想村子里面所有人可以过的好。

这次去西域执行任务的途中,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给王殊得到了一些棉花的种子。这是从一个西域的僧人手中得到的,据他所说,这些种子是从印度那边带回来的。当然这个时代那边也不叫印度,那个僧人称呼那边叫身毒。

这是一个好东西,现在还没有在中国开始种植,这做作物很是适合西北的气候。西北苦寒要是有了棉花,可以制成棉衣,大家就有了御寒之物。

而且王殊之前也是打听了现在已经有了简单的纺机,把棉花搓成棉线,还能织成棉布。一旦棉布这种东西,被大家接受,这样就直接打开了村子的财路。

村子里面太多孤儿寡母了。成年男性,在那次长征里面战死了太多了。虽然现在村子里面稍微缓了一点元气回来,但是也不能使得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生活无忧。

棉花怎么种,种好了怎么收,收到棉花怎么纺成线,最后怎么织成布。这些东西王殊是不太明白的,只能记得一些浅显的原理:

只记得需要把去籽的棉花,先弹松,然后搓成大姆指样粗细的棉条子。把棉条子端尖上的纤维粘在木锭子尖上,然后摇转纺车。

边摇边把棉条子的纤维抽出来,高速旋转的木锭子就把棉花纤维捻绞成棉纱线了。

这些原理王殊都写在信里了,村长怎么去实验那是村长应该烦的事情了,自己现在给困在这里学习,也是帮不到村子什么大忙了。

至于纺织所需要的纺车,一开始王殊是担心现在是没有的。后来了解到,纺车这个东西,在汉代就已经开始普及使用了,自己真的是在替古人操心了。

至于棉花可以御寒,可以制作成棉被,棉衣的事情。这个事情王殊花了大时间和大笔墨,细细的写给了村长。因为一旦这个东西出现在西北,所谓的苦寒之地的西北,至少在冬天里面要少被冻死很多人。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不是只有身体强健,适应北地气候的胡人,可以在冬天呼啸往来了。

所以王殊很重视这个事情,一个牵涉到村子的财路,一个牵涉到西北边民的活路。所以种出棉花这个事情,对于一个后世过来的人就意义不同于其他任何事情了。

一封给村长的信,就感觉自己有万语千言要说,等到写完发现已经月上中天,快到半夜了。离开村子已经三年了,三年之内没有踏进村子一步。也不知道村子最近有没有变化,是不是又添了丁口。

自己打架抢回来的草场,是不是现在也放满了牛羊。

之前和村长说的要给孩子们喝牛奶的事情,村长有没有放在心上去做。

诚伯呢,是不是又老了一点,身体可还利索。

太多太多的感情需要一个出口,但是王殊自己无情的把自己封闭在了村子外面,无情的放逐了自己。

因为未来还很长,以后还有很久,只有自己出去拼,村子以后才能过得好。

写完给村长的信,王殊又开始提笔给赵信写信。老三是自己的兄弟,王殊一直在暗中看着他。自己无法完成的气盖山河的将军梦,感觉老三在帮自己一步一步实现。

小蝌蚪说,老三在锦绣堂,升到队长了。这次谢艾他们举荐他去姑臧,这样的军队举荐,如果王殊没有推算错的话,老三是要去禁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