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少年在书上读过一句“君子持身以正”,只是谢前辈此刻将“身”换为“心”,应该是想提醒自己,心正了,身才能正,练剑才不会练偏。
谢于锋最后只让少年反复练那十三种剑招,但是都必须记住此时此刻的姿态,摒弃其形,牢记其神。
说完这些之后,谢于锋收剑入鞘,转身走回竹院,进入竹屋休息去了。
在他转身离开后,少年嘴角微动,不易察觉,说的是那“谨遵师尊教诲”。
世间修士,修力不修心之辈,犹如过江之鲫,一批走了又换上一批,修力难,修心何尝不是了?
日落之前,少年终于停下手中动作,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感受着识海中流淌的灵力越来越多,他知道这是打破瓶颈的征兆。
收剑入鞘,翠蕖剑入鞘之时,他已破境,成为凝气境炼气士。
屋里,谢于锋已经做好了饭菜,竹荪,竹笋,两个菜,两碗盛好的饭,热气腾腾。两杯酒,一杯深,一杯浅,深的那杯是谢于锋自己喝的,浅的那杯放在空位上,是给李子衿准备的,意思一下即可。
看见李子衿进了屋子,中年剑修哈哈大笑:“坚持了这么久,不错不错,快来吃饭。”
李子衿神色尴尬,坐在谢于锋对面,“师······谢前辈不是说让我负责砍柴烧火么,怎么帮我做了。”
差点那句师父就要念出口,惹得谢前辈不高兴了,少年眨了眨眼睛,发现谢于锋只是满脸微笑,没有出言责怪自己的意思。
谢于锋全然不在意,给少年夹了一筷子竹笋,扬了扬下巴:“子衿老弟尝尝为兄手艺。”
尽管谢于锋之前就说好两人不以师徒相称,可以以兄弟相称,可是李子衿就是叫不出口,而且听着他叫自己子衿老弟,还会觉得有些别扭,这跟他与宋景山的忘年之交可完全不同,是两回事。
与宋景山可以不计较这些繁缛规矩,是那位宋叔叔作为武夫的一种豪迈之情,强搂着少年让他同意的,还说要是不以兄弟相称,以后就不让他见陆家小姐了,李子衿当然得答应啊!
而面对谢于锋,少年是打心眼里敬佩这位谢前辈,更别提对方如今还肯教自己剑术,李子衿是完完全全把谢于锋当做恩师看待的。
尽管如此,饭还是要吃的,少年道了声谢,举起碗,狼吞虎咽起来,心里暗暗决定明天练剑不能这么晚了,得早些回来烧火做饭,白吃白住太不合情理。
晚饭后,李子衿去竹林中砍下几株翠竹,又花了两个时辰
给自己做了一张竹席,虽然简陋了些,可总比那些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可怜人好多了,人生在世,能有一处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哪怕只是方寸之地,依然难能可贵。
知足常乐。
练剑一天,李子衿累坏了,倒床就睡,竹屋的另一头,与少年相隔了一张竹桌的谢于锋却躺在竹席上,望着窗外的皎皎月色,想起了自己的师父。
————
一个青葱少年倒持长剑,蹦跳不已,跑到老人身边问道:“师尊师尊,咱们的剑术为什么叫共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