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老帅少将纸上兵(1 / 2)乱世谋凰首页

万众瞩目的林府如今稍有些活力,名震大梁朝野的大司马常年驻守边境,三个儿子长子从军,两位作为蜀中地方官数年以来很少在家中。也就是早几年蜀中来了一位小公子,林府上下才有了些活气。这几年小公子随着老帅远赴边关之地,诺大的大将军林府只有一位老妇人。早两年前还有一位年轻的刘公子经常来坐坐,也只有小公子拜访脸上才有些笑容。

一年来晋升大司马的林燮回家府上有了主心骨,依旧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半个月来蜀中小公子回家,林府上下鸡飞狗跳。人人骂在嘴上却是乐在心里,府上已经很久没有怎么热闹过。

早两天姓刘的小公子赖在林府大门都不出一步,林府的老人觉得刘公子当了诺大的五品将军还能受委屈。当知道刘公子竟然害怕回家没有觉得稀奇,小时候经常被严厉父亲怒斥的不敢回家经常住在府上。可是这次不同,已经兵部尚书的刘策没有打骂,小公子竟然是害怕两位姑娘,到是让人稀奇。

大清晨黑衣少年手持长枪院中飞舞,里屋的胖子鼾声大作。秋日的天气微凉,少年长枪直指星河。年纪极大的老人双手附后眯着眼睛,欣赏少年飒爽的风姿。这套精妙的枪法可谓是前所未见,精通枪法的老人看的明白,心中乐意瞧着少年人用功。

屋子里还在酣睡的侄儿虽然觉得没有少年用功也不去打扰,这一年来长风军换帅前所未有的大改革。用兵的重担都是在这些年轻人手中,不可为不累。身为一军主将的林忠在军中虽然荒诞不羁,独独在正经事上一丝不苟。已经有三年不曾休息的侄儿,表面上严厉疼在心里。

瞧着一套枪法刷完的刘知幸老人挥挥手说道:“知幸过来休息休息,一会儿再练。”

对于从小看着长大刘家小公子很是喜欢,小时候的刘知幸最喜欢经常领兵打仗的林伯伯。曾经很看不起就知道待在太平城的父亲刘策,说:“你看你还算是将军,手底下都是一群文弱书生。你看林伯伯手底下可是有十万雄兵,再打我叫林伯伯爹。”

看着气愤的父亲吓得只有七岁的刘知幸在林府住了十来天,大哥刘知命才领回家。长大后才明白父亲的苦衷,曾经年轻的刘策一战远渡北方千里之外,打的突厥强大的联盟支离破碎。曾经一度认为大梁第一将,只可惜一纸《征南疏议断送了领兵之路。这些还是这位老人亲口告诉,老人曾经说过守国我胜过刘策,攻伐远远差于刘策。

刘知幸收枪均匀的喘气,走到老人身边接过温水大口饮下。说道:“林伯伯你看我的枪法怎么样,有没有

当一代枪神的资质。”

做下在外面的石桌上,轻轻点头。刘知幸的枪法极为巧妙,只说同样年纪的时候可没有刘知幸如此凌厉的枪法。说道:“不错,传你这套枪法的是个高人。”

倒下温水连续饮下几杯后说道:“那是当然了,不看看是谁教的,大名鼎鼎的华清真人,名副其实的大梁第一人啊。”

林燮眯着眼睛瞧着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发现孩子们都怎么大了,自己确实已经老了,再过些年怕是连硬弓都挽不动了。听到华清真人的名号林燮没有觉得意外,年轻的时候向往将军也曾见过已经是不惑之年的老道人。当年的卢兆明可谓是一人一剑一江湖,哪有什么四大宗师。当年刘策差点放弃世子的地位,就要跟着卢兆明去闯荡江湖,还不是为了江湖人称魔女的仙女姐姐。

说道:“这套马下枪法却是精妙,可要说马上枪还是你爹。在马上可很少有人能打得过你爹,该回家学学你刘家的本事。知幸领兵打仗打的不单单是个人武力,各种兵种的配合,尤其是骑兵的灵活应用。我这里的这点东西你小子到是学了不少,你爹肚子里可不少,一定不能白费了。”

听到林燮的话刘知幸不觉得有什么,自己家里有什么东西自然知道。兄长的武艺从小都是父亲教的,甚至领兵都是套用父亲的套路,军中有个小错号,小豹头。刘知幸后来才知道父亲刘策领军打仗一直都是先锋,这才有豹头将军的称号。对于刘策的一身本事自认为那都是兄长,从小刘知幸觉得吃苦,长大也没有想过。

随意的坐下说道:“我可不学,他能有什么本事。侄儿得了一本兵法,都要让侄儿抄一本。不学不学,林伯伯就挺厉害的。”

林燮无奈的瞧着少年郎,怎不知道心里的想法。小时候或许觉得父亲本事不济,现在恐怕是怕别人说闲话。只要不学,兄长就没有那么为难。

对于刘知幸口中的那本兵书怎会不知道,早几日林燮刘策认真观摩此书。这是一本古法,看起来奇妙其实对于现在的战争没有什么作用。最有价值的反而是记载的练兵之法,与刘知幸训练的十三营甚至有些相似的地方。这才是刘策最看中这本兵书的地方,给了别人或许没有什么用,对于刘知幸而言却是一本解决现在十三营难题的天书。

说道:“天气不错,去吧忠儿叫过来,伯伯今天要考校一下兵法。看看你二人这一年来,有没有荒废学业。”

刘知幸说着:“得嘞。”一个跨步重重踢开房门。

过去直接掀开林忠的被子,胖子好似

没有觉得有人在翻了个身子一手抓着被子张腿夹着呼呼大睡。刘知幸知道林忠只要睡觉很难叫醒,伸手捏住鼻子。气急的林忠放声大喊,刘知幸才放手林忠居然转个身子有睡着。

无奈的刘知幸只好使用绝招对着林忠耳垂轻轻说道:“秀文姑娘在门外等你许久了。”

一个机灵顿时清醒喊着:“在哪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