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大刀阔斧地将府里的下人整治了一番,如今留下来的全是能干又老实又本份的人。 林如海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门房刚送进来的一封信,桌上摆着一盏热茶,管家林忠无声无息地站在一侧,垂首侍立。 贾老太太又来信了,依旧老调重弹,催促林黛玉进京。 林如海把信反复看了两遍,然后才放下,端起茶盏一边喝茶一边沉思。 玉儿年岁渐大,虽说这几年极少出门作客,但每年太太的祭日总会进庙上香祈福,偶尔也会遇到别的官家太太。 其实,女儿的美名早几年前就在官家太太圈传开了。见过她的人都说林巡盐养了个好女儿,不仅美貌端庄,气度出众,还恭谨知礼。再配上林如海如今的身份,越来越多的人上门议亲。 林黛玉十岁前,那些人以玩笑的方式跟林如海提起这事,都被林如海以女儿还小为由挡过去了。十岁过后,想议亲的人越来越多,态度也越来越慎重,林如海应付起来备感吃力。 一般女孩子长到十岁左右,就会开始考虑亲事。先是父母考较对方的人品,然后交换庚贴,定亲后再等几年,待女子及笄后就可以出嫁。 林如海就这么一根独苗,挑选女婿自然慎之又慎。 至于贾老太太在信中多次暗示的宝玉,呵呵……他还没亲自考较过宝玉的学问,现在怎能给出一句准话呢? 贾老太太每年都会来信三四封,林如海次次借孝期未满而推托掉。如今玉儿早已过了孝期,贾母的说辞也越来越严厉,他该怎么办呢? 贾府这门亲戚又不可能断掉,三番四次地落老太太的面子也不好。 不如将女儿送去小住些日子,也省得那些人成日找他打听亲事。 林如海心里既舍不得和黛玉分别,又发愁她的亲事,如果太太还在……唉! 思来想去,在书房坐了大半个时辰才起身往后院去。 林黛玉正坐在廊下做针线活,手里缝的是做给林如海的一件中衣。冰鸢和雨鸥也没闲着,她们忙着给黛玉做里衣。 “老爷来了。”守在院门口的雪雁远远望见老爷朝这里走来,赶紧朝里禀报。 冰鸢放下手里的针线活,站起身道:“姑娘,先歇歇,老爷来了。” 雨鸥也跟着起身:“我去泡茶。姐姐,你把这里收一收。” 林黛玉放下针线,走到院门口迎接父亲。 “玉儿,在做什么呢?”林如海一边朝里走,一边笑问。 林黛玉跟在一旁,笑眯眯地回说:“也没做什么,只不过闲着就动了两下针线。” 冰鸢正在收拾绣篮,林如海一眼扫见最上面那件宽宽大大的,料想一定是做给自己的,便含笑问:“这件是做给我的?” 林黛玉抿着嘴角笑:“父亲眼睛真尖。还没做好呢,原本打算给您一个惊喜,偏偏您又说出来了。” 林如海微笑不语,挽住黛玉的胳膊,似拉似扶:“这几年我的中衣全是玉儿给做的,都不用猜,这么大的中衣除了我,谁还能穿得上。呵呵……” 进了屋,雨鸥摆上茶,父女俩在桌旁坐下。 林如海拈着胡须微笑:“我知道你孝心可嘉,可也要多多保重身体,莫要操劳坏了。府里养了好几个绣娘呢,有事交给她们就是了。” 林黛玉把茶盏往他面前推了推:“你放心,我心里有数。只不过是闲着,再说中衣也不难做。再过两天就能做好,到时父亲就可以穿上身了。” “嗯。”林如海看着女儿,一脸自豪,“自从你娘走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再难穿到亲人给做的衣服了。没想到,玉儿的绣活也这么出众。” 林黛玉笑看着面前这个中年美大叔:“父亲说哪里的话。您一心为我,我自然也是。我俩相依为命,往后幸福的日子还多呢。” 林如海听了这话,原本做好的打算又开始摇摆不定。 是啊,这世上,如今只有玉儿和他相依为命。前些年女儿亲口说不喜欢寄人篱下,这让他如何说得出口? 要不然,再找个托辞拒了岳母? 林黛玉见他一脸难色,忍不住轻声询问:“父亲,有什么为难的事?” “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林如海说完,从衣袖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她,“这是你外祖母的来信,你也看看。” 林黛玉接过来看了,贾老太太还是那套说辞,只不过这次用语严厉了些,甚至说出“是不是打算不认这门亲戚了?”之类的话来。 林黛玉转转眼珠,立刻懂了林如海的为难之处。 她轻声道:“父亲是不是还想着那一年我说的话?寄人篱下和作客是两码事。我虽然不喜欢在那边长住,但若是不好推辞,过去住上两三个月倒也使得。只是……父亲要记得,到了时间就写信来催我回家。” “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林如海放下心中大石,微笑起来,“依我的意思,不如你过去玩一些日子。巡盐本是一年一任,蒙圣上隆恩,我已连任五年了。今年年底就该进京述职,明年怕是会有变动。到那时,我正好接上你一起回来。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 林黛玉算了算日子,现下刚进六月,算起来她只需在贾府住上半年,便点头应了。 林如海:“那这事就这样说定了。我先给那边回封信,让你外祖母不要派人来接,一来一去岂不耽搁时间,不如我从这边找稳妥的人带着你一路走,这样我也放心些。” 林黛玉一脸乖巧:“我都听父亲的。” 林如海站起身:“我去前院回信,你让丫头们快些收拾东西,把你用惯了的全带上。护送你上京的人选,我还得好好琢磨呢!” 林黛玉突然想起来,原书中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年老的奶娘和雪雁,便跟着站起来送林如海出去,一边走一边问:“父亲,这次上京,我能带哪些人?带几个人?” “你身边的奶娘和丫头必不能少,我看冰鸢、雨鸥都不错,全都带上。”林如海走到院子中间,看到一边站立的王嬷嬷,又想起一件事,对女儿道,“这王嬷嬷还年轻,对贾府也不熟悉,我回头找杨嬷嬷说说话,问她愿不愿陪你去一趟。杨嬷嬷在贾府住了那么些年,正好也能指点你。” 林黛玉点点头:“杨嬷嬷上了年纪,只是不知道她还吃不吃得消这样奔波。” “你放心,我去同她说。” 等老爷走了,院子里的丫头们都因为要出门作客而欢喜起来。 雪雁心里焦急,刚才老爷只点了冰鸢和雨鸥的名字,唯独没有提她。 自己虽然比不上冰鸢和雨欧两位姐姐能干,但这两年也长进了不少,连杨嬷嬷都夸过她好几回呢! “姑娘,我呢?你不带我了吗?”雪雁指着自己的鼻子,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 林黛玉故意捉弄她:“你就留下来守院子吧,不到半年我就要回来的,屋里没人守着我也不放心。等我们走了,你好好守着屋子,回来我赏你。” 雪雁听了,心凉成一片,只得忍住眼泪,委委屈屈地说:“我听姑娘的。我会好好守着屋子,姑娘可别忘了我啊。” “哈哈哈……”林黛玉笑起来。 冰鸢也笑了,轻轻点了一下雪雁的额头:“亏得我还说你这两年长进不少呢,连姑娘在和你开玩笑都没看出来。” “当真?”雪雁瞪大眼,又去拉林黛玉的袖子,“姑娘真要带上我么?” 林黛玉笑眯眯地看着她,点头道:“嗯。” “太好了!”雪雁一声欢呼,“我最喜欢和姑娘呆在一起,姑娘去哪我就去哪。” “行了,行了。”雨鸥笑着打断她的话,“既是出远门,这要带的东西可就多了,且有得收拾呢。” 林如海回到前院,正打算叫人把杨嬷嬷请来说话,忽然门上报甄府来人了。 原来,甄府有船要上京,是为了给八月过寿的东平郡王妃送寿礼。 甄府年年都有人上京,办诸项事宜。林如海也年年给贾府送节礼,毕竟是岳家,况且又拒了贾母的好意,因此节礼便送得格外厚重。 之前也曾有几次是托甄府的船顺路送去贾府的,所以这回甄府出发前,便先打发下人来林府问问。 林如海正愁女儿孤身上路不安全,虽说可以多带护卫,到底不如跟着甄府的船同路好走。 “你们府上,这回又派了哪个人?还是甄锦?” 甄锦是甄应嘉的隔房兄弟,三十多岁。甄应嘉时常带他在身边跟着一起办事,这几年,甄锦历练得越发老练了,因此上京办事,十次有九次都是派他去的。 林如海见过他几回,这人机灵有余,人也厚道,玉儿跟着他一起上京也算路上有个依靠。 甄府下人跪在地上,笑着回道:“正是,另外还有宝大爷也跟着一起去。我们老爷说了,宝大爷这几年功课进步不大,所以叫他跟着锦四爷上京走走,开开眼界,兴许回来就开窍了呢。” “这话说得很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林如海微笑点头,“你们府上这回有几条船?” “一共四条。” “正好,小女也要上京。岳母多次来信催小女进京小住,往常我总是舍不得她,如今却不好再推脱的。我正愁路上没伴,巧得很,你们也要上京。你回去跟你家老爷说一声,若是方便的话,我就把小女托付给甄锦了。” “林老爷客气了,奴才就是不问老爷,也知道老爷必是愿意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回行程和出发日期,甄府下人这才奔回金陵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