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王子(1 / 2)青梅竹马的威严(穿书)首页

这两件大事其中之一,自然是赐婚一事。

上京民众听太尉大人的“爱恨痴缠”听了这般久,自然是无比热心地见到事态发展。

不过与闻樱所知晓的赐婚过程不同,在上京民众的口耳相传里,赐婚一事简直是精彩纷呈,直接摘出来编成话本也不为过。

什么太尉大人机关算尽只为求得赐婚圣旨啦,什么闻姑娘谷欠拒还迎最终被太尉大人诚心打动啦,还有一些人依据之前太尉大人“求而不得”的流言,甚至说顾太尉不顾闻姑娘意愿执意求来了赐婚的圣旨,如今闻姑娘正万般不情愿,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啦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上京中人对顾太尉的婚事十分关心,且几乎个个都在盼着二人风光大婚百年好合,这着实有些出乎闻樱的意料。

只怕就连顾清之也没料到,前些年刻意放出去的那些流言,倒叫京中百姓当传奇故事听了起来,更有善商者早早请了说书先生,添油加醋一番,当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茶楼里流传,借以招揽食客。

既然有人将其当成故事用来说书,那自然也会编出结局来,省得说到一半就结束,有头无尾的,引来听众不满。且各说书先生也费尽心思编了不少版本出来,什么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百年好合啦,什么太尉苦恋无果伤心辞官归隐啦,什么闻姑娘回心转意最终投入太尉大人的怀抱啦,种种种种,只差没说出花儿来了。

之前众人只知顾太尉将闻姑娘捧在手心里,却从未听到过闻姑娘有任何回应,市井间有传顾太尉与闻姑娘青梅竹马情谊深厚的,也有传闻姑娘其实并不认同这门婚事的,且前段时日何予洛回京,闻樱当着众人的面予朱璃难堪后,京中更是传言闻姑娘倾心旁人。

许多人暗自疼惜顾太尉一颗真心,也痛心闻姑娘眼神怎这般不好,顾太尉珠玉在前,竟还能瞧上旁的男子去。

京中众人不知不觉间随着流言关注了这桩婚事这般久,几乎个个都觉得顾太尉一片痴心令人动容,也个个儿都在盼着闻姑娘终能与太尉情投意合,修得正果。

更有甚者,在听到茶楼说书先生给二人的故事安排了个悲惨结局时,登时怒从心起,掀桌对说书人破口大骂,骂他胡言乱语瞎说八道。

就连顾清之也没想到,京中民众会对他二人的婚事这般上心,竟这般见不得二人以悲剧收尾。

闻樱如今尚且不知,若是知晓此事,只怕要暗自笑话顾清之弄巧成拙,反倒在抱大腿的路上帮助她一臂之力了。

而另外一件大事,便是夷族王子入京了。

闻樱早前便听说夷族会派使臣前来求和,虽然心知这一回周景初定会护着自家妹妹,可到底看过原书中的剧情,想起朱璃最终化险为夷,而明月公主深明大义,去西北苦寒之地蹉跎一生,心中便止不住地担忧。

不过闻樱虽知晓夷族使臣来京,却并不知晓来的是谁,只以为同原书中一样,来的是那个嚣张跋扈头脑肤浅的大王子达旦,直到几日后宫宴的帖子送了下来,才知有变数。

夷族此番入京,面对大周时的态度已然与原书中不同。如今大周强盛,夷族不敢与大周正面对上,只常常在边境村镇里做些鸡鸣狗盗之事,气势上已然弱了一截。

加之周景初素来铁腕,朝中又人才济济,文有丞相,武有太尉,大将军镇守边疆,想必夷族不敢拿乔。

只是话虽这么说,可原书中明月公主的结局仍是悬在几人头顶之上的一口警钟,叫周景初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夷族,也叫闻樱不自觉为小姐妹忧心。

说起来,闻樱已有大半月未曾踏出过院子,一来是由于伤了脚需好生休养,二来是因得夷族的原故,有心想要避一避。

与闻樱有着同样想法的,显然不止一人。

朱璃这阵子也许久未出过府,就连何予洛相邀,也寻各种由头推了个七七八八。

不为旁的,无外乎是想在夷族入京这个节骨眼儿上暂避风头。

也许周景玥与闻樱会因得时间太久而记不清细节,可朱璃记得清清楚楚,在原书中,夷族大王子达旦在宫中之人的带领下领略上京风光时,在人群中匆匆瞥见了她,自此惊为天人,不管不顾地要皇帝将她指成和亲公主。

后来还是明月公主深明大义,加之何予洛一力阻挠,皇帝这才作罢。

朱璃如今只知晓闻樱身份不同,尚不知晓周家兄妹二人也有变数,不过她与何予洛之间的进展顺利得不得了,自然不想再节外生枝,但又拿不准她到底是在哪一日无意间被达旦瞧上,于是索性直接闭门不出,想从根源上杜绝一切可能。

在这一件事情上,几位旧识的态度空前地默契。

虽说几个小姑娘都不想与夷族正面打交道,可该做的场面还是得做,夷族派遣王子,又备了厚礼,大周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宫宴是必不可少的。

而夷族此番入京又是抱着和亲的心思过来,大周为表诚心之态,京中各贵女自然也少不了走个过场。

于是乎闻樱在接到宫宴的帖子后,深深地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