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混进文庙的,因此先贤祠设立目的之一,就是既是那些不太出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甚至工匠、旅行家之类的人物。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作品,宣扬他们的事迹,坚持他们的精神,继续他们的事业。
其实太子曾经想过这里应该只收录穿越者事物有关的人,因为他们是不方便进文庙的。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身份来源特殊,更是因为他们打出工匠立国的旗号,与文庙的风格格格不入。
但为了拉拢中层士人,这个先贤祠还是拥有了一些其他的功能。
当然,这些功能也都需要钱来运转,钱从哪里来?
朝廷自然要拨出一部分,以示他们对中层文人的照顾。
但这也只是个小意思罢了,并不会给太多。
可是他们可以为之而开一些方便之门,允许太子这个本来就颇具特权的人物,做一些不伤天害理的小买卖。
于是在英灵殿基金之后,先贤祠基金也被提上了日程。
但最早成立的当然不可能是它们。
因为太子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座纪念碑。
因此,纪念碑基金是最早挂牌成立的。
他由户部、兵部、礼部以及包括原本不沾边的大理寺在内的多个衙门共同出资,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黄帝内帑和锦衣卫的功劳。
当然这些养老院公用经费本就有限,像锦衣卫那样的部门,他敢出钱,你都不一定敢要。因为钱可能不干净。
所以在这其中占大头的,还是皇帝与太子的私房钱。
老皇帝把这几年黄装潢店的收成全都砸在里面了,太子殿下也不遑多让。
他是比较能收礼的,但收礼还不办事,而且贿赂还不退。因此颇攒下了一笔银子。
待到他把这笔银子砸进去之后,便觉得人生所有的心血好像都凝聚在纪念碑里了。
他顶着这样一个名字,似乎仍然在与那些人并肩作战。
这让他突然想起应该喝酒,因此那天晚上大醉一场。
醒后他就请了皇帝的圣旨,特赦了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一些穿越者。不过仍然命令他们在新成立的基金当中带罪立功。
同时,发售基金的行动也在展开,首先遭殃的就是朝廷各级官员,这次他们不能拿公用钱出来顶账了,而是要掏私房钱。
李东阳第一个跳出来,不过他虽然官宦世家出身,家境也还算殷实,但没敢多掏银子,省得下边人骂他。
当然他也承诺,当这波风潮过去之后,再去悄悄的购买。
而其他官员有样,银子是小小的掏了一部分,承诺却是大大的放了出来,让太子殿下既得不到实惠,还没法破口大骂。
这让他又忍不住到锦衣卫的教育里,向那些穿越者们诉苦。
穿越者们立刻直招,如果官宦不肯出钱,那么应该着手与老百姓身上。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尤其在明朝中叶以后,儒家统治思想因为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而更加凸显。
因此与民争利,会被士大夫们骂出血来。
但是,太子殿下还是照做了,因为他只需要紧守一个底线,那就是兑换的诚信。
这一点他早就已经听穿越者们强调过了。
因此不觉得额外增加了什么成本?
按照穿越者们的意思,大明朝的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定在60左右。
就意味着40的存钱可以拿出去作死。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穿越者们急于想要取得成绩,建议太子殿下采取另一样的经营措施,比如存款不但不收保管费用,反而还要支付一笔利息。
倒贴钱出去吸引别人来存钱,自己只不过图个周转的便利,这样的勾当,恐怕只有那些来前门路极广的人开会去做。
太子原本是想拒绝的,但他现在很多事情才铺开,因此最终选择了同意。
消息传开,整个北京城都炸了锅。
没过多久,三大基金就以433的比例合资成立了一家钱庄。
久在病中的皇帝陛下,最后一次出现在朝臣们的视野当中,并为这家钱庄送上亲笔题写的匾额。
皇明钱庄。
太子不明白,为什么这家钱庄要起一个如此宏大的名字。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皇帝已经接受了穿越者们的建议,要设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衙门。
太子专门回去问了太子妃和骆淑华,得知所谓央行不过是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的衙门。
这样的衙门明朝是有的,只是后者由多个部门承担,分工都比较模糊,运行上也有不小弊端,而前者品秩不高,而且更多的是个手工业衙门。
可无论怎么说,老皇帝似乎准备在在位的最后几个月里,疯狂的展现一下自己的理想。
央行的消息随后用圣旨颁布,市场监管之类的情况先不提,这左右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倒是那些能够制造货币无论是纸币还是金属铅笔的作坊都被统一划到了皇明商行的名下。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说三大基金所收到的六部九卿的款项,皆是为了代为经营,发放抚恤而用。
其中纪念碑所负责的那些将士,不但在死后可以得到全额的抚恤,平时的伤病也可以得到医疗补贴。
但这些士兵除了三大营和锦衣卫之外,就是些勋贵子弟们组成的建制了。
当然太子后来还成立了其他负责追缴穿越者的军队,但现在这一任务还是落在了三大影和锦衣卫手中。
朝廷的勋贵子弟在这方面沾了些光,但也不多。
至于英灵殿和先贤祠,前者虽然需要负责大部分普通驾驶,但只需要提供少部分的阵亡抚恤就足够了。
朝廷也不可能把全国上下都压在一个刚刚成立的二半吊子衙门身上。
后者则干脆被另外一个归顺的穿越者,一个叫做武文路的人民教师给定了调子: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这个人民教师还组织了一个评定委员会,对于明朝中叶以前的文人开始评价。
对于已经过去而且年代久远的文人主要是搜罗他的作品,弘扬他的事迹,对于过世未久的文人,如果被委员会选中,可以在先贤祠进行祭祀的话,那么他的家庭也将得到一定的慰问金。
倘若是在世的文人,那么很不幸,这份慰问金需要死了之后才发放,当然作品可以先拿来收藏。
为了防止评选的不公,也为了防止一些不孝后辈巧取讹诈。
武文路主张采用严格的制度,公平的审核。
这一举措当然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高度赞扬。
虽然他们根本就不放心那群负责评审的人。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发展。
那群负责评审的人,竟然有13需要文人们评选选出。
顿时朝野上下的文人墨客们都炸了锅,争相讨论谁可以成为这个评审委员会的所谓委员。
与此同时,与这些文人还没有太过深厚关系的穿越者们,也被认为可以提供一部分公正,所以那些已经归顺的人,充当了另外13的委员名额。
最后13是由朝廷任命的。其中甚至还包括6个武将的名额,三个太监的名额,以及数张权力不等的一票否决权。
朝廷很多衙门都牵涉其中,为此还打了不少口水仗。
但武文路不等他们上任,就立刻利用手中的热度发出招贤榜,不但推出了先贤祠主营的基金产品,还直接发布招贤榜,阐明了建立学校的想法,并广招天下名儒!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皇帝和太子对这货都很满意,他也成为了实际上的先贤祠掌舵人。
与此同时,纪念碑也展开了它的行动。
首先,它以皇明钱庄为依托,不但都受基金产品和储蓄方案,还提供飞票、承兑这种跨越空间时间的兑换手段。最狠的是,由于皇帝笃信穿越者们的方案,所以它干脆开始发行一种新的大明治超。
在穿越者顾问们的恶趣味之下,这种纸钞被定名为金元券。
金圆券仿照后市的人民币采取不同的面额大小。但因为时代局限,需要承诺可以兑换金属货币。
因此,它的单位和从前的单位一样。
只是起步价是100文,不过最高面额却不是唯一的。
可以用来兑换铜钱的金元券,最高面额是100贯。兑换白银的则是1000两,兑换黄金的目前则只有50两。
兑换业务的基本流程参考大明通行的习俗,稍作修改。
不过太子也没有注意他们修改了哪些内容。
倒是关注了一下他们制造这些纸币的工艺。
除了明朝能够使用的彩色套印技术之外,穿越者们竟然还自带了印刷设备。
这印刷设备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黑市上弄来的,真正的印刷纸币的工具,据说拥有多重防伪能力。
另外一种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防伪能力,但也不是大明人能够做到的水平,据说这种东西的产品是500年之后的人们用来给死人烧的冥币。
嗯,冥币,如今也要成为他们皇明的通行货币了。
不过这两类设备虽然好,但运行起来需要大量的电能,而且据说还污染环境。
太子爷对污染环境四个字还没有太过深刻的理解。
大体只停留在不太干净之类的事情上。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那是不太好的。
因此当创业者们坚持只使用彩色套印技术的时候,太子也没有提出太多的反对意见。
但是那些工匠们高兴起来,工作变动之后,他们的薪酬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多,不过,如果使用所谓的新设备的话,那么他们就需要被重新培训。到时候说不定就得有人居然不赶紧回家。
可是最终方案毫无疑问是让他们满意的。
因此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也稍微积极了三分。
然而金圆券的发型其实并不顺利。
你以为大明朝廷的货币政策并不稳定?
经常会发现一些新的纸币,每次都承诺进行等价兑换。
但因为自家财政窟窿、通货膨胀以及各类原因,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善始善终的做到。
所以民间是不太相信金圆券的。
毕竟明朝之前发行的各类纸币,到现在也都还是一笔糊涂账。
可是穿越者们似乎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他们压根不急于推广,而是悠哉悠哉的利用手中的银钱,做起了他们的小买卖。
东南和山西的大商人,虽然已经听到了许多传闻,但他们还没看到朝廷在海外贸易上的巨额投入。
因此只有一部分人进京来投石问路。
这些人自然不能满足太子殿下的大胃口。
但手底下的那一帮人又不能白养着,总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因此京城的一些小商人,竟然就成为了他们的合作对象。
纪念碑在这方面是最早出的,而且也是下手最狠的。
包括酒楼、客栈、作坊、杂货铺子、当铺、钱庄在内的各类营生,都感受到了这个金主的强大实力。
但这还没完,京郊的几处地皮、庄园也成为了他们的猎物。
紧接着,农业投资委员会就分别在纪念碑和皇明钱庄成立,这一委员会虽然在名义上参考了评审委员会那个被皇帝默许存在的机构,但实际上它是由不同的小组组成的。
其分工之明确,充分彰显了穿越者们当初谋划之细致。
以至于太子殿下每次看到这个委员会,都像是要准备再打一仗似的。
但是,这15元或真正运营起来之后,太子爷却迅速的见到了他的好处。
首先,就是许多太子殿下都没有见到过,只从卢姑娘那里听说过的粮食种子。
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才会慢慢进入明朝的土豆,地瓜,辣椒,玉米等产物,以及对畜牧业有着革命意义的苜蓿,都迅速的被这一小组种植出去。
为此,委员会还专门在农技小组之外,成立了购买土地的专项业务小组。
他们跑到南方去买水田,跑到西南去买山地,甚至跑到北部边疆去圈占草皮!
纪念碑阵营当中最初的武装力量,甚至也是在这一过程当中诞生的。
在西南地区购买山地的时候,由于和当地土人有一些矛盾,办事人员干脆招募了一批打手,与对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械斗。
此事惊动了地方官府,并引发了议事台的强烈关注。
甚至导致了多数内阁成员的不满。
然而太子殿下对此不闻不问。
甚至还准备专门组织军队,落实皇帝陛下的改革方略。
皇帝也在这个时候鬼使神差的选择了支持。
于是,又有一个委员会在皇明钱庄的名义之下成立了。
只不过为了避免惹人嫌疑,这个新委员会没有被命名为军事委员会,而是叫做安保委员会。
此时穿越者们起名的恶趣味再次被发酵,因为看到皇帝在这方面纳谏的姿态非常开明,所以有人干脆为之起名:保密局。
不过这一建议,这次终于被拒绝了。
因为保密这两个字,让皇帝想起了之前的一系列谋划。
为了不暴露大明朝已经有穿越者的秘密,也为了不暴露朝廷已经开始重用穿越者的秘密。
皇帝终于决定,让锦衣卫第14千户所负责保障穿越者事务,并为此重组了该千户所。
同时,其他千户所和东厂都有义务为之提供帮助。
而关于先贤祠、英灵殿,甚至皇明钱庄之类的机构,全都要秘密运营,且不准出现在邸报上。
因此,当半个月之后,远在一个余杭一带的唐寅,终于得知京城中的某些变化之时,相关的消息早就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
兵部下文,要求各千户所挑选聪明伶俐之子弟,送往京城兵器作坊做学徒。
吏部下文,因为朝廷吏员短缺,特地招募50名青年子弟,入京供职。
礼部下文,各地有自建私塾者,宜稍宽限制,不必苛求,以章教化之德。
户部下文,稍宽公私合营之例。
“唉!”唐寅叹息一声,“看来殿下和太子妃娘娘,还是想着闷声发大财啊!”
“那是好事!”
他的表亲徐经突然说。
“要是没有这两位贵人。咱们的产业哪能……”
“嘘,这件事朝廷还不知道呢?搞不好又是一个掉脑袋的大罪过!”
“啊!”